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庭诰的意思、庭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庭诰的解釋

古代指家訓文字。亦泛指家教。 南朝 宋 顔延之 《庭诰》:“庭誥者,施於閨庭之内,謂不遠也。”《南史·顔延之傳》:“﹝ 延之 ﹞閑居無事,為庭誥之文以訓子弟。” 清 黃宗羲 《仇公路先生八十壽序》:“﹝ 滄柱 ﹞亦以湛心經術,墨守庭誥,故文章風韻,主盟當世而無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庭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綜合解釋:

1.基本含義

“庭诰”最初指家訓文字,後泛指家教。這一含義源自南朝宋文學家顔延之的著作《庭诰》,他在文中提到“施於閨庭之内,謂不遠也”,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南史·顔延之傳》記載,顔延之曾撰寫《庭诰》以訓導子弟(、、)。

2.詞源與用法

3.特殊語境下的延伸

部分資料(如)提到,“庭诰”在特定語境中可能指官府公告或皇帝谕旨。但這種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曆史文獻或上下文判斷。主流解釋仍以“家訓”為核心。

4.曆史背景與影響

顔延之的《庭诰》是現存較早的家訓文獻之一,内容涵蓋修身、處世、治學等方面,對後世家族教育有深遠影響。清代黃宗羲在《仇公路先生八十壽序》中也以“墨守庭诰”形容恪守家教傳統(、)。



“庭诰”通常指家族内部的教育訓導,核心含義為家訓。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史》《顔延之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庭诰的意思

《庭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官府發出的敕诏或法令。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庭诰》的部首是“廣”,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庭诰》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方法令和政令。在封建社會中,朝廷常常通過庭院中公開宣布、公告敕诏和法令的方式來傳達政務和命令。

繁體

繁體字“庭诰”與簡體字寫法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一些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古代記錄,有時候“庭诰”的字形會略有變化,但整體結構基本相同。

例句

1. 皇帝發布了一道庭诰,禁止私自開采礦産資源。

2. 朝廷發出庭诰,要求全國各地立即停止戰鬥。

組詞

庭院、庭審、庭訊、庭前、庭長

近義詞

敕令、法令、敕诏、法诏、公告

反義詞

違禁、不合法、不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