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具名。木制手铐。《水浒传》第三十回:“牢子狱卒,把 武松 押在大牢里,将他一双脚昼夜匣着,又把木杻钉住双手。”
木杻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语词,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其具体释义如下:
指木质的手铐或枷锁,用于拘束犯人手腕。此义项源于“杻”的本义,《说文解字》释“杻”为“械也”,即拘禁工具。唐代法典《唐律疏议·断狱》明确规定:“诸囚徒流枷锁杻,皆有长短广狭之制。”清代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亦考证:“杻,手械也,以木为之。”可见“木杻”是古代司法制度中常见的刑具。
指木质农具(如犁、耧等)上用于连接或转动的关键构件。元代农书《王祯农书·农器图谱》记载:“耧车……其柄长七尺,中置杻斗。”明代《农政全书》进一步说明:“木杻为耧足枢纽,以控深浅。”此处“木杻”借刑具的束缚功能,喻指农具中起固定作用的木质部件。
“杻”从木、丑声,《集韵》注音“敕九切”(今读chǒu),本义与束缚相关。因古代刑具多由硬木制成,故称“木杻”。后词义扩展至农具领域,体现了汉语“工具功能相似则名可相移”的认知逻辑。《汉语大词典》将其归入“木制器械”语义类。
权威参考来源:
“木杻”是古代刑具名称,指木制的手铐,主要用于束缚犯人双手。以下是详细解释: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刑具分类或“杻”字的其他含义,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中国法制史》等专业资料。
百足不僵爆发性畚插佛郎机礮兵营卜数只偶不踰矩采割长歌当哭冲破传鼓促刺打摆子电信敦固掇拾番子風雨對床甘瞑鬼子魂台讲化教工骄猛交议结匈均沾句式老世猎蝇历级曼殊室利门向明伦堂密幄睨眴旁囊袍皮老蓬蒿满径强取前五子请间气咻咻气虚揉蓝尚自少选实受矢书说导私白四睨逃河陶匠田仔廷评通旧往载吴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