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日上三竿。謂時間不早。語本《南齊書·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 宋 歐陽修 《答樞密吳給事見寄》詩:“春寒擁被三竿日,宴坐忘言一炷香。”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我這矮窗睡徹三竿日,端的是傲殺6*人間萬戶侯,自在優遊。” 清 程先貞 《春朝即事》詩:“舒膝三竿日,掀髯一鏡霜。”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竿日漢語 快速查詢。
“三竿日”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指太陽升起至較高位置(約三根竹竿的高度),表示時間已接近中午,引申為時間不早。例如元代關漢卿在《單刀會》中寫道:“我這矮窗睡徹三竿日”,形容睡到日上三竿的悠閑狀态。
需注意,“三竿”單獨使用時可能存在不同含義(如提到形容酒量),但結合“日”時特指時間概念。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齊書》原文或古代詩詞用例。
《三竿日》是一個成語,意為太陽高懸的日子。這個成語可以形容太陽高度升起,天空明亮晴朗的狀況。
《三竿日》的拆分部首是“日”,它的筆畫數是4畫。
《三竿日》一詞的來源并不确定,但可能與古代對太陽的崇拜和日出的美好形象有關。
《三竿日》的繁體字形為「三竿日」。
古時候,漢字「竿」寫作「不右竹」,「三竿日」的古漢字寫法為「三不右竹日」。
今天的天氣真好,仿佛是三竿日。
三竿一日、三晃似陽
晴朗、陽光明媚
陰天、多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