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鴻業;大統。《北齊書·文宣帝紀》:“朕入纂鴻休,将承世祀,籍援立之厚,延宗社之算。” 唐肅宗 《改元寶應赦文》:“總集瑞命,祗承鴻休。”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臣等謂宜命協律播之聲歌,詔太史編之簡策,以發揮不世之鴻休,張大無倫之丕績。”
(2).鴻福。稱美上級或長者的蔭庇與關懷。 唐 韓愈 《為宰相賀雪表》:“臣等職在燮和,慙無效用,覩斯慶澤,實荷鴻休。” 宋 蘇轍 《代南京留守謝減降德音表》:“臣幸攝守留鑰,親被鴻休,樂與都人共陶聖化。” 明 湯顯祖 《霞美山賦》:“竊燕閒而問思,遡鴻休而有雲。”
(3).大善;美德。 唐 陶拱 《天晴景星見賦》:“葉妙理於上德,表鴻休於天造。”
“鴻休”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詞典解釋如下:
鴻業;大統
指宏大的基業或國家正統,常用于帝王繼承或延續社稷的語境。例如《北齊書·文宣帝紀》中“朕入纂鴻休,将承世祀”,表示帝王承繼大業。
鴻福
特指來自上級或長者的庇佑與恩澤,帶有贊美之意。如唐代韓愈《為宰相賀雪表》中“覩斯慶澤,實荷鴻休”,表達對君主恩德的感激。
大善;美德
強調高尚的品德或善行,多見于古文對人物德行的稱頌。例如宋代司馬光《交趾獻奇獸賦》中“發揮不世之鴻休”,贊美君主的卓越美德。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參考《北齊書》《改元寶應赦文》等古籍原文。
鴻休是一個成語,意味着高官職位的休息或辭去職務。它的字面意思是“大雁停歇”,是通過比喻來表示官員停止工作,退出政治舞台。
鴻休的拆分部首是鳥和人,分别為鳥部和人部。它的筆畫數是8畫。
鴻休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文中。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齊策一》一文中,後來被廣泛運用于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表達了對權力的不滿和對自由的向往。
鴻休的繁體字為鴻休。
在古代,鴻休的寫法為“鴻休”。字形相同,隻是簡化了一些筆畫,在現代漢字的演變中進行了調整。
1.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可是權位易如反掌,朝廷一聲鴻休。
2. 大臣因病申請鴻休,引起了朝野的震動。
鴻休沒有具體的相關組詞。
近義詞包括:太平、隱退、告老、離職。
反義詞包括:掌權、就職、任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