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黃的意思、大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黃的解釋

[Chinese rhubarb] 草本植物,葉子大,花小,淡黃色。塊有苦味,可做瀉藥

詳細解釋

(1).弓名。《史記·李将軍列傳》:“ 廣 乃令士持滿毋發,而 廣 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将。” 裴駰 集解引 韋昭 曰:“角弩,色黃而體大也。” 宋 沉遘 《五言信武殿》詩:“大黃殪賢王,京觀封鯢鲸。” 清 錢陸燦 《周亮工墓志銘》:“手發大黃,應弦殪敵。”

(2).藥草名。也叫“川軍”。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我國 湖北 、 陝西 、 四川 、 雲南 等省。根莖可入藥,性寒,味苦,功能攻積導滞、瀉火解毒,主治實熱便秘,腹痛脹滿、瘀血閉經、癰腫等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黃”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植物特征

  1. 植物屬性:大黃是蓼科大黃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品種包括馬蹄大黃、唐古特大黃等。其根狀莖粗壯,表面呈黃棕色至紅棕色,氣清香,味苦而微澀。
  2. 讀音與别名:在中文中,“大黃”通常讀作dài huáng(部分地區也讀dà huáng),别稱包括“将軍”“川軍”“錦紋”等。

二、藥用價值與中醫理論

  1.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2. 核心功效:

    • 瀉下攻積:主治實熱便秘、積滞腹痛,尤其適用于熱結便秘(如大承氣湯配方)。
    • 清熱瀉火:用于血熱吐血、衄血,目赤腫痛,咽喉炎症等。
    • 涼血解毒:治療瘡癰腫毒、燙傷燒傷,外用可消腫塊。
    • 逐瘀通經:改善血瘀引起的閉經、痛經及跌打損傷。
  3. 古籍記載:

    • 《本草綱目》稱其“蕩滌腸胃,推陳緻新”。
    • 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将其用于血證、痰飲、解毒等多類病症。

三、臨床應用與配伍

  1. 消化系統:治療腹脹、便秘、痢疾,常配伍枳實、厚樸等。
  2. 炎症與感染:抗炎、抗菌(如抑制葡萄球菌),用于肺炎、肝炎等。
  3. 婦科與外傷:調理閉經、産後瘀血,外用可敷治燙傷。
  4. 現代擴展應用:輔助治療急性胰腺炎、腸梗阻等急腹症。

四、注意事項

  1. 禁忌人群:孕婦、體虛者慎用,避免引發腹瀉或流産風險。
  2. 用量控制:過量可能導緻電解質紊亂,需遵醫囑。

五、其他含義

古代文獻中,“大黃”亦指一種大型弓弩(如《史記·李将軍列傳》記載),但此用法現代已罕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藥方或配伍案例,可參考《傷寒論》原文或權威中醫藥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黃》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大黃》是指一種植物,也稱作“大黃麻”,屬于蓼科植物。其主要特征是根和莖中富含黃蓉素,因此得名為大黃。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黃》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大”和“黃”兩個部首。其中,“大”的拆分為“一”和“人”,總共需要兩畫;“黃”的拆分為“黑”和“火”,總共需要十畫。

來源:

大黃植物原産于中國,早在古代就被廣泛應用于中醫藥中。其根、莖等部位可以入藥,具有清熱、瀉火、通便等功效。

繁體:

繁體字中,大黃的寫法為「大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大黃的寫法沒有太多變化,與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

1. 我們可以用大黃來煎湯瀉火。

2. 醫生建議我服用大黃來通便。

組詞:

大黃植物可以與其他植物或物質組成不同的詞語,例如:大黃片、大黃酮、大黃素等。

近義詞:

與大黃植物功效相似的近義詞有:黨參、黃連、生地、決明子等。

反義詞:

與大黃植物功效相反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