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rhubarb] 草本植物,葉子大,花小,淡黃色。塊有苦味,可做瀉藥
(1).弓名。《史記·李将軍列傳》:“ 廣 乃令士持滿毋發,而 廣 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将。” 裴駰 集解引 韋昭 曰:“角弩,色黃而體大也。” 宋 沉遘 《五言信武殿》詩:“大黃殪賢王,京觀封鯢鲸。” 清 錢陸燦 《周亮工墓志銘》:“手發大黃,應弦殪敵。”
(2).藥草名。也叫“川軍”。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我國 湖北 、 陝西 、 四川 、 雲南 等省。根莖可入藥,性寒,味苦,功能攻積導滞、瀉火解毒,主治實熱便秘,腹痛脹滿、瘀血閉經、癰腫等症。
“大黃”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核心功效:
古籍記載:
古代文獻中,“大黃”亦指一種大型弓弩(如《史記·李将軍列傳》記載),但此用法現代已罕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藥方或配伍案例,可參考《傷寒論》原文或權威中醫藥典籍。
《大黃》是指一種植物,也稱作“大黃麻”,屬于蓼科植物。其主要特征是根和莖中富含黃蓉素,因此得名為大黃。
拆分部首和筆畫:《大黃》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大”和“黃”兩個部首。其中,“大”的拆分為“一”和“人”,總共需要兩畫;“黃”的拆分為“黑”和“火”,總共需要十畫。
來源:大黃植物原産于中國,早在古代就被廣泛應用于中醫藥中。其根、莖等部位可以入藥,具有清熱、瀉火、通便等功效。
繁體:繁體字中,大黃的寫法為「大黃」。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大黃的寫法沒有太多變化,與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1. 我們可以用大黃來煎湯瀉火。
2. 醫生建議我服用大黃來通便。
組詞:大黃植物可以與其他植物或物質組成不同的詞語,例如:大黃片、大黃酮、大黃素等。
近義詞:與大黃植物功效相似的近義詞有:黨參、黃連、生地、決明子等。
反義詞:與大黃植物功效相反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