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簡的意思、末簡的詳細解釋
末簡的解釋
書籍的後頁。 明 陳烈 《重刻誠意伯劉公文集後序》:“刻成授 烈 ,序諸末簡。” 清 黃宗羲 《辭張郡侯請修郡志書》:“當世之詞人才子,孰不欲附名末簡,分榮後祀。” 清 龔自珍 《拟進上蒙古圖志表文》:“竊願是書,他日附官書以傳,得箸録《四庫》之末簡。”
詞語分解
- 末的解釋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後,終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窮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業。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傳統戲劇角色名,一
- 簡的解釋 簡 (簡) ǎ 古代用來寫字的竹闆:竹簡。簡牍。簡策。簡冊。 書信:簡帖。簡劄。信簡。書簡。 不複雜:簡單。簡易。簡略。簡要。簡便。簡潔。簡練。冊繁就簡。言簡意赅。 選擇:簡拔。簡選。簡任。 姓。 繁
專業解析
"末簡"是一個具有古漢語色彩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及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主要與古代書寫載體和行文結構相關:
-
字面本義:竹簡的末端
- "末"指末端、末尾,"簡"指古代書寫用的竹簡或木牍。
- 因此,"末簡"最直接的含義是指一根竹簡的末端部分。
- 來源參考: 此釋義源于對漢字“末”與“簡”基本義的組合理解,符合古代書寫材料的形制描述。可參考《說文解字》對“末”(木上曰末)和“簡”(牒也)的解釋(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引申義:篇章、文書或叙述的結尾部分
- 由于古代文書常書寫在多枚編連的竹簡上,閱讀時需依次展開。位于編連竹簡最末端的簡,自然承載着整篇文字的結尾内容。
- 因此,"末簡"引申指文章、書信、叙述或事件的結尾、末尾部分。
- 例句參考: “其事載于末簡”意指“那件事記載在文書的結尾部分”。
- 來源參考: 此引申義符合古漢語中由具體器物部位喻指抽象位置的常見現象。相關用法可于古代文獻及文學評論中尋得蹤迹,如劉勰《文心雕龍·章句》篇雖未直接使用“末簡”一詞,但其關于篇章結構“啟行之辭,逆萌中篇之意;絕筆之言,追媵前句之旨”的論述,體現了對文章首尾呼應的重視(來源:劉勰《文心雕龍》,周振甫注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
文字學中的特殊指代(較少用):
- 在極少數文字學語境下,“末簡”可能指字形中位于最下方或最末端的筆畫或構件。此用法非常專門化,非通用義。
- 來源參考: 此義項可見于部分讨論漢字構形或書法的專業著述中,如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在分析具體字形結構時或有類似描述(來源: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末簡”的核心含義是指竹簡的末端,并由此引申指文章、文書或叙述的結尾部分。其釋義體現了古代書寫材料(竹簡)對漢語詞彙形成的影響。在現代漢語中,其引申義“結尾部分”仍有使用,但多用于書面語或保留古風的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
“末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兩種解釋:
一、成語用法(現代常見含義)
指事物的結局或結果簡單明了。由“末”(末尾)和“簡”(簡單)組成,強調最終呈現的簡潔性。例如:
- “這次比賽的末簡是我們隊獲得了冠軍。”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事件、過程的最終結果清晰直接,不含複雜轉折。
二、古籍文獻中的含義
指書籍的後頁或末尾部分,屬于古漢語用法。例如:
- 明代陳烈在文集中提到“序諸末簡”;
- 清代黃宗羲用“附名末簡”表示在書末留名。
辨析與建議
- 現代語境:優先理解為“結局簡單”,適用于日常交流、寫作。
- 古籍閱讀: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指書頁末尾,如“刻成授烈,序諸末簡”。
若需深入考證古籍用法,可參考《重刻誠意伯劉公文集後序》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小敗足八仙過海别鶴玻罩不谷長姣長闊闡述沉謀重慮寵信刍叔雕弱丁時煩法諷嘲伏羲根詞歌摺貴造過嗣黃晶晶輝石簡細交葛幾頓激将矜眩聚議舉衆康複醫學康裕刻治狂吠蛎灰流離遇合魯學貿緻昧密美盛名重一時姆媽潘郎蒲荷遷宅取此森梢事态衰庸阘懦樞柄巳牌私竊慫悀筒車頹瘁頹唐橐奸陀螺攜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