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简的意思、末简的详细解释
末简的解释
书籍的后页。 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刻成授 烈 ,序诸末简。” 清 黄宗羲 《辞张郡侯请修郡志书》:“当世之词人才子,孰不欲附名末简,分荣后祀。”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窃愿是书,他日附官书以传,得箸録《四库》之末简。”
词语分解
- 末的解释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业。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
- 简的解释 简 (簡) ǎ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简。简牍。简策。简册。 书信:简帖。简札。信简。书简。 不复杂:简单。简易。简略。简要。简便。简洁。简练。册繁就简。言简意赅。 选择:简拔。简选。简任。 姓。 繁
专业解析
"末简"是一个具有古汉语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及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主要与古代书写载体和行文结构相关:
-
字面本义:竹简的末端
- "末"指末端、末尾,"简"指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或木牍。
- 因此,"末简"最直接的含义是指一根竹简的末端部分。
- 来源参考: 此释义源于对汉字“末”与“简”基本义的组合理解,符合古代书写材料的形制描述。可参考《说文解字》对“末”(木上曰末)和“简”(牒也)的解释(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引申义:篇章、文书或叙述的结尾部分
- 由于古代文书常书写在多枚编连的竹简上,阅读时需依次展开。位于编连竹简最末端的简,自然承载着整篇文字的结尾内容。
- 因此,"末简"引申指文章、书信、叙述或事件的结尾、末尾部分。
- 例句参考: “其事载于末简”意指“那件事记载在文书的结尾部分”。
- 来源参考: 此引申义符合古汉语中由具体器物部位喻指抽象位置的常见现象。相关用法可于古代文献及文学评论中寻得踪迹,如刘勰《文心雕龙·章句》篇虽未直接使用“末简”一词,但其关于篇章结构“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的论述,体现了对文章首尾呼应的重视(来源:刘勰《文心雕龙》,周振甫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
文字学中的特殊指代(较少用):
- 在极少数文字学语境下,“末简”可能指字形中位于最下方或最末端的笔画或构件。此用法非常专门化,非通用义。
- 来源参考: 此义项可见于部分讨论汉字构形或书法的专业著述中,如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分析具体字形结构时或有类似描述(来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末简”的核心含义是指竹简的末端,并由此引申指文章、文书或叙述的结尾部分。其释义体现了古代书写材料(竹简)对汉语词汇形成的影响。在现代汉语中,其引申义“结尾部分”仍有使用,但多用于书面语或保留古风的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末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两种解释:
一、成语用法(现代常见含义)
指事物的结局或结果简单明了。由“末”(末尾)和“简”(简单)组成,强调最终呈现的简洁性。例如:
- “这次比赛的末简是我们队获得了冠军。”
-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述事件、过程的最终结果清晰直接,不含复杂转折。
二、古籍文献中的含义
指书籍的后页或末尾部分,属于古汉语用法。例如:
- 明代陈烈在文集中提到“序诸末简”;
- 清代黄宗羲用“附名末简”表示在书末留名。
辨析与建议
- 现代语境:优先理解为“结局简单”,适用于日常交流、写作。
- 古籍阅读: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指书页末尾,如“刻成授烈,序诸末简”。
若需深入考证古籍用法,可参考《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后序》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班师得胜贝经备史闭钳朝升暮合撑腰出境刀戟顶针续麻发红费句浮细干愁更房公暇恭孝孤俊行几厚味灰陨虎视耽耽渐变煎汤洗臀解剖学畸躬金玉声客亭来贶羸瘵林棼林缬旅游麦迪霉素门坎民欲摸排木皇倪齿藕节破巢余卵祈霁弃家荡産勤杂认旧襦帼三斗尘沙燕属椑熟梅天气说白道黑堂头探针宛委山畏惊无可遐服闲杰小杯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