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引水灌田的機械設備。可利用水流沖擊力,使挽水之筒次第隨輪轉動,轉至高處時,筒内之水自動傾入特備的水槽内,流入農田。也稱“天車”。 元 王祯 《農書》卷十八:“筒車,流水筒輪。凡制此車,先視岸之高下,可用輪之大小,須要輪高於岸,筒貯於槽,乃為得法。”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水利》:“凡河濱有製筒車者,堰陂障流,繞于車下,激輪使轉,挽水入筒,一一傾于梘内,流入畝中。” 冀化 《百畝旱坪清水流》詩:“河心打壩河水囤,筒車滾滾把水抽。”
筒車是一種古代用于農業灌溉的機械裝置,以下為詳細解釋:
定義與功能 筒車又稱“天車”或“水轉筒車”,是一種通過水流動力自動提水灌溉農田的機械設備。其核心結構由竹筒或木筒組成,安裝在大型輪狀框架上,通過水力驅動輪子旋轉,實現低處水源向高處的輸送。
工作原理
曆史與文獻記載 最早可追溯至元代,農學家王祯在《農書》(卷十八)中詳細記載其構造,描述為“流水筒輪”,強調需根據河岸高度調整輪體尺寸。
材料與特點
注:更多技術細節可參考《農書》等古代農學典籍,或查詢水利工程曆史文獻。
《筒車》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筒和車。
筒的部首是竹字頭,筒的筆畫數為十六畫;車的部首是車軸,車的筆畫數為四畫。
《筒車》的來源有兩個字,筒指的是一種中空的圓柱形容器,多用于裝東西;車指的是一種交通工具,可以帶人或物行駛。
《筒車》的漢字在繁體中寫作「筒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筒的字形與現代相似,而車的字形略有變化,車的上方多有額外的橫畫或點畫。
1. 每次出行,他總是選擇騎着自己的筒車。
2. 這輛筒車能夠輕松地裝載許多貨物。
筒狀、筒倉、筒子、車廂、車站、車輪。
筒車的近義詞有裝載工具、運輸工具。
筒車的反義詞有鞋、飛機等其他交通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