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汹涌的浪涛。《三国志·吴志·吴志传》“且近臣有尽规之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利 ( 谷利 )跪曰:‘大王万乘之主,轻於不测之渊,戏於猛浪之中,船楼装高,邂逅颠危,奈社稷何?’” 南朝 梁 吴均 《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形容身材高大勇壮。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从者诸人二百餘,一箇箇……生得眼脑甌抠,人材猛浪。”
(3).孟浪。鲁莽。 清 李渔 《蜃中楼·姻阻》:“你也忒猛浪了些,是不是也该儘我一声,怎么轻易就许?”
“猛浪”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指汹涌的浪涛,形容波浪迅猛、气势宏大。例如:
形容身材高大勇壮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提到“人材猛浪”,描述人物体格魁梧、勇猛有力。
比喻鲁莽、孟浪
清代李渔在《蜃中楼·姻阻》中写道“忒猛浪了些”,此处“猛浪”指言行轻率、欠考虑。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沪江词典)和(查字典造句)。
《猛浪》是指海洋中突然起伏的巨大浪潮,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领域中的剧烈波动或猛烈的冲击。
猛浪的部首是犬,拆解后可以得到「犭」和「艮」两部分。它的笔画数分别为3和11。
《猛浪》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诗 经·秦风·无衣》一诗中就曾出现过「猛浪」这个词。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繁体字形为「猛浪」。
根据古代汉字书写的方式,在古时候「猛浪」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然而,由于没有明确的古代记载,关于这个词的古代汉字写法只能是猜测。
1. 海上狂风怒号,一座猛浪向船头扑来。
2. 市场上的价格猛浪起伏,让投资者担心不已。
3. 这部电影充满了猛浪般的冲突与激烈的情绪。
1. 狂浪
2. 暴浪
3. 波涛
4. 强浪
5. 巨浪
1. 激浪
2. 奔涌
3. 狂涌
4. 汹涌
5. 巨浪
1. 平静
2. 微浪
3. 波澜不兴
4. 宁静
5. 平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