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浪的意思、猛浪的详细解释
猛浪的解释
(1).汹涌的浪涛。《三国志·吴志·吴志传》“且近臣有尽规之諫”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利 ( 谷利 )跪曰:‘大王万乘之主,轻於不测之渊,戏於猛浪之中,船楼装高,邂逅颠危,奈社稷何?’” 南朝 梁 吴均 《与朱元思书》:“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形容身材高大勇壮。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从者诸人二百餘,一箇箇……生得眼脑甌抠,人材猛浪。”
(3).孟浪。鲁莽。 清 李渔 《蜃中楼·姻阻》:“你也忒猛浪了些,是不是也该儘我一声,怎么轻易就许?”
词语分解
- 猛的解释 猛 ě 气势大,力量大:猛将。猛士。猛烈。勇猛。 忽然,突然:猛然。猛省(媙 )(亦作“猛醒”)。猛可(突然,陡然)。猛不防。 严厉:宽以济猛。 凶暴:苛政猛于虎。猛禽。猛兽。猛戾。猛悍。 古哺乳动物
- 浪的解释 浪 à * :波浪。海浪。巨浪。风浪。浪涛。浪潮(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风平浪静。 像波浪起伏的:麦浪。声浪。 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流浪。浪费。浪迹。浪人。孟浪。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
专业解析
“猛浪”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两层核心含义,分别指向其本义和引申义:
-
本义:汹涌的波浪
- 解释: 指水势巨大、来势凶猛、冲击力强的波浪。形容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的自然景象。
- 例证与权威参考:
- 《汉语大词典》 明确将“猛浪”解释为“汹涌的波浪”。该词典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汉语词典之一,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其释义具有高度的学术性和规范性。
- 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用法。例如,南朝梁代文学家吴均的名篇《与朱元思书》中写道:“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此句生动描绘了富春江水流之急、波浪之猛,将猛浪比作奔腾的骏马,成为经典例证,常被各类古诗文鉴赏辞典和教材引用。
-
引申义:言语或行为轻率、鲁莽、不知分寸
- 解释: 由汹涌波浪的“无拘束、不受控制”特性引申而来,形容人说话做事不加考虑、冲动冒失、不够稳重或缺乏礼貌。
- 例证与权威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在“猛浪”词条下,除列出“汹涌的波浪”外,也明确标注了其引申义:“〈方〉形容言语、举动鲁莽冒失。” 这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词典是现代汉语规范使用的权威标准。
- 此义项在方言和口语中使用较多。例如,形容一个人说话太直接、不顾及场合或他人感受,可以说“他这话说得太猛浪了”;形容做事冲动欠考虑,可以说“做事不能这么猛浪”。
需注意:
- 在表示“汹涌的波浪”时,“猛浪”属于书面语或文学语言。
- 在表示“鲁莽冒失”时,“猛浪”带有一定的口语色彩和方言色彩(尤其在北方方言区),其使用频率在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可能不如“鲁莽”、“冒失”、“唐突”、“轻率”等词普遍,但在特定语境和地区仍在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猛浪”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汹涌的浪涛,形容波浪迅猛、气势宏大。例如:
-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猛浪”描绘水流湍急、浪涛奔腾的景象。
二、引申含义
-
形容身材高大勇壮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提到“人材猛浪”,描述人物体格魁梧、勇猛有力。
-
比喻鲁莽、孟浪
清代李渔在《蜃中楼·姻阻》中写道“忒猛浪了些”,此处“猛浪”指言行轻率、欠考虑。
三、使用场景
- 自然描写:多用于诗词或散文中,强调水势的凶猛(如“猛浪若奔”)。
- 人物刻画:形容体格健壮或性格莽撞(如“人材猛浪”“行事猛浪”)。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沪江词典)和(查字典造句)。
别人正在浏览...
百伎傍施不浸润抄截车场痴爱纯度得空得人死力电视台谛信豆萁封隧奉系军阀奉玄腹热肠慌负险不宾父系氏族公社公司构赏裹腹横扯怀才謇犯简雅积藏街闾静斋晋棘进退双难金轝机梭枯枝再春老皇历老羞成怒龙目龙鹢旅行社莽草翩幡平贱衾纩让长三胞胎撒子沙步室隩手边手语锁定搪突霆霓推雄屯粮积草武监无已五指山武装显得硝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