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昭的意思、馬昭的詳細解釋
馬昭的解釋
晉文帝 司馬昭 之簡稱。 柳亞子 《後感事》詩之二:“衣鉢 曹瞞 是本師, 馬昭 心事路人知。”
詞語分解
-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别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昭的解釋 昭 ā 光明:昭明。昭昭(a.明亮的樣子,如“日月昭昭”;b.明白事理。如“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明顯,顯著:昭著。昭彰。昭布。昭雪(揭明真情,洗清冤枉)。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馬昭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作為人名使用,具有以下詳細含義與曆史背景:
一、核心釋義
馬昭(Mǎ Zhāo)是一個漢語專有名詞,指代特定曆史人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身份。
二、曆史人物指代
-
三國時期司馬昭
馬昭實為司馬昭(211年-265年)的别稱或誤寫。司馬昭是三國時期曹魏權臣,司馬懿次子,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其典故“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喻指野心顯而易見,出自《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髦傳》。
- 身份:晉文帝(追尊),曹魏大将軍、晉王。
- 事迹:掌魏國軍政大權,滅蜀漢,為西晉奠基。
-
東漢經學家馬融之女
東漢大儒馬融(79年-166年)之女馬昭,曾參與經學辯論。據《後漢書·列女傳》載,她駁斥班昭《女誡》觀點,主張“男女之學應同”。
-
清代畫家
清代有畫家馬昭(生卒年不詳),善繪人物、山水,作品見于地方志及書畫錄,如《清代畫史補錄》。
三、固定用法與典故
- “司馬昭之心”
成語源自司馬昭謀篡魏室之事,比喻陰謀野心公開化。
出處: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四、辨析與誤用提示
- “馬昭”與“司馬昭”:古籍中偶因抄寫簡省緻誤,但正式文獻均作“司馬昭”。
- 姓名結構:“馬”為姓氏,“昭”為名,寓意光明(如“昭然”“昭彰”)。
權威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二版):“司馬昭”詞條釋義及典故。
- 《辭源》(商務印書館,第三版修訂本):三國人物“司馬昭”及成語來源。
- 《後漢書·列女傳》(中華書局點校本):馬融之女馬昭的學術活動。
- 《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清代畫家馬昭條目。
- 漢典(www.zdic.net):“司馬昭之心”成語解析及文獻溯源。
(注:因部分古籍無直接網絡鍊接,引用以紙質權威出版物為準;網絡來源僅标注可公開驗證的學術平台。)
網絡擴展解釋
“馬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曆史人物簡稱
“馬昭”是晉文帝司馬昭的簡稱,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評論中。
- 背景:司馬昭是三國時期曹魏權臣,司馬懿之子,其子司馬炎建立晉朝後追尊其為晉文帝。
- 文學引用:柳亞子在《後感事》詩中提到“馬昭心事路人知”,化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暗喻野心顯露無遺。
- 相關典故:“司馬昭之心”已成為成語,形容陰謀或意圖過于明顯。
二、現代人物姓名
“馬昭”也是一位現代作家(1940年出生),吉林人,代表作品包括《李白傳》《杜甫傳》等曆史小說,專注于探讨古代知識分子命運。
- 常見用法:通常指司馬昭,尤其在曆史、文學領域。
- 注意區分: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避免混淆曆史人物與現代作家。
别人正在浏覽...
班門畢娶朝式橙圃趁浪錯漏丹雪等賦頓朽迩刻餌線風痹婦子贛灘功成弗居冠屦倒施瑰怪果疏禾黍之悲黃爵毀軍渾然天成火丁獲刈家景簡勁街頭女人際會可異枯膓枯首勞臣勞徒帽花闵參農諺暖男乾嗌七級芙蓉清道夫雀桁趨名區土斪斸忍恥含垢柔細生礦生旋書櫥説部踏步床談辭淌口水完全韋弁誤車無葉獻納函蕭斧諧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