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白6*虎七宿的第四宿。又名髦頭、旄頭。有亮星七顆(古代以為五顆,故有昴宿之精轉化為五老的傳說)。傳說 漢 相 蕭何 為昴星精轉世,後因借為頌人之辭。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信乃昴宿垂芒,德精降祉。” 唐 楊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公臺階茂緒,昴宿精靈。” 唐 白居易 《祭回鹘可汗文》:“天殲驕子,國喪名王。奪氣色於 陰山 ,隕精光於昴宿。”參見“ 昴降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昴宿漢語 快速查詢。
昴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和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昴宿是二十八宿之一,屬于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又稱“髦頭”“旄頭”。其名稱由“日”和“卯”組成,形聲字,讀音為mǎo。現代天文學中,它對應金牛座的昴星團(七姐妹星團),包含七顆較亮的恒星,但古代曾誤認為僅有五顆,由此衍生出“昴宿之精化為五老”的傳說。
如需更深入的星宿圖譜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權威天文典籍或《漢書·天文志》等文獻。
《昴宿》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星宿”,即星座。
拆分《昴宿》的部首是日,分别是日和白兩個部首。它的筆畫數是7畫。
《昴宿》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星宿命名體系,它是二十八星宿中的第十三宿。
《昴宿》的繁體字形為「昴宿」。
在古時候,漢字《昴宿》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大緻形狀和意義相同。
1. 昴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
2. 昴宿的出現标志着春天的到來。
星宿、月宿、夜宿、宿命、宿主、宿舍等。
星座、星群、星系。
離散星、散落星、星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