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取友的意思、取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取友的解釋

選取朋友;交友。《禮記·學記》:“古之教者……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羣,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 唐 韓愈 《别知賦》:“餘取友於天下,将歲行之兩周。” 明 楊柔勝 《玉環記·韋臯延賓》:“小生今年虛度二十七歲,百無一成,徒有憐貧恤寡之心,又有取友親賢之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取友是漢語中表示"選擇朋友"或"結交良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三方面:

  1. 詞義解析

    "取"為動詞,本義指割耳獻祭,後引申為"獲取、選擇",《漢語大詞典》釋其核心義為"擇而用之";"友"在甲骨文中作兩手相握之形,《說文解字》解為"同志為友",特指志趣相投的夥伴。二字組合後,"取友"強調主動選擇符合道德标準的人際交往,如朱熹《近思錄》所言:"取友須是擇勝己者"。

  2. 典籍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學記》"古之教者,黨有庠,術有序,所以明人倫也",鄭玄注"黨庠之教,主于明長幼,取友之道"。宋代理學家程頤在《伊川易傳》中深化其内涵:"取友之道,以同德為朋",強調道德認同是擇友核心标準。

  3. 文化意蘊

    作為儒家修身思想的重要組成,《論語·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與"取友"形成互文關系。明代呂坤《呻吟語》提出"取友四要":觀其志向、察其作為、驗其學識、考其品德,構建了系統的擇友标準體系。

  4.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選擇朋友",當代語義延續傳統價值,如《中華傳統美德叢書》強調"取友當如擇師",突顯慎重交友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教育部《中華經典資源庫》在解析《弟子規》"能親仁,無限好"時,亦引"取友"概念闡釋傳統文化中的交友觀。

網絡擴展解釋

“取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選擇朋友”或“主動結交朋友”,常見于古文和現代對人際關系的讨論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例證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延伸

“取友”不僅指簡單的交友行為,更包含對朋友品質的篩選和主動建立關系的意圖。其内涵從古至今延續,強調人際交往中的選擇智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孟子》《禮記》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百勝般首陂辭别廬擯相不可言才能槎客長慶嘗試池潭傳蠟慈淚鬥蓋兜末香訛語影帶房産稅飛散豐狐公推古怪谷山硯鴻休灰分惠聲活躍胡枝扯葉奸旗鼓頰權迦維羅越假葬積翠池截拿就養磕頭蟲老瓦憐悲淩脅柳衢花市蝼螘毛丁蒙昧穆歌佩珰骈骈憑負前朝清襟瓊屑曲盝燃肉身燈盛極一時詩窖獸材騰秀媮嫷晚粳遐覽脅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