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蓑青笠”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渔翁的典型装束,字面指绿色的蓑衣和青色的斗笠。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由“绿蓑”(绿色草或棕编织的防雨外衣)和“青笠”(青色竹篾制成的宽檐斗笠)组成,描绘渔人传统穿戴,体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形象。
文学出处与意境
源自唐代张志《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诗句通过渔翁在雨中悠然垂钓的场景,寄托了隐逸闲适、超脱世俗的情怀。后世如明代《西游记》也用此意象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情感象征的多样性
在文学作品中,其情感色彩因语境而异:
现代应用
该词多用于描绘田园诗意或隐喻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常见于古风创作或文化评析中。
这一成语既是渔人装束的写实,也是文人寄情山水的载体,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自由的审美追求。
《绿蓑青笠》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或者一种情景的外貌或特征。
《绿蓑青笠》这个成语拆解为:
1. 绿:草字头,绿字旁,共12画;
2. 蓑:艹字底,支字旁,共19画;
3. 青:青字头,共8画;
4. 笠:竹字头,両竹字旁,共20画。
《绿蓑青笠》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故事《卧底两狐狸|狐狸善变革色》,用来描述狐狸变换形态来骗取人类的故事。
《绿蓑青笠》的繁体字为《綠蓑青笠》。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具体写法如下:
1. 绿:糸纟至上下、回、撇、捺。
2. 蓑:草木从左到右、开口向下、向右、撇、点、撇、捺、撇。
3. 青:斤禾刀从左到右、竖折撇、竖再撇。
4. 笠:竹从左到右、竖撇、横捺、横、横撇、竖钩、竖撇。
1. 他身着绿蓑青笠,显得十分别致。
2. 他喜欢戴着绿蓑青笠,好像个隐士。
绿意:描述有关绿色的意义。
蓑衣:一种由草编织的雨衣。
青春:年轻而有活力的时期。
笠帽:一种帽子,通常由竹子编制而成。
绿装:指身穿绿色衣物的外表。
翠袍蓝衫:形容服饰华丽的外貌。
素衣白帽:指身穿朴素、无装饰的外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