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縷細的意思、縷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縷細的解釋

(1).謂細如絲縷。 南朝 陳 徐陵 《麈尾銘》:“爰有妙物,窮茲巧制,員上天形,平下地勢,靡靡絲垂,綿綿縷細。”

(2).詳細。 宋 蘇轼 《與錢志仲書》之三:“某去此,不復滞留,至安居處,當縷細馳問,不敢外,輒用手啟,恃深眷也。”

(3).猶底細。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又恐賊軍不知縷細,葫蘆提把寺院焚燒。”《元典章·刑部五·檢驗》:“若依奉使宣撫所言似為縷細,本部今參酌定立屍帳圖畫屍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縷細”的漢語詞典釋義與解析

“縷細”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縷”和“細”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均指向極其微小、細緻的狀态或程度。在現代漢語中,它屬于較為書面化或帶有文言色彩的詞彙,常用于形容事物精細入微或描述程度之輕淺。以下是其詳細釋義:

  1. 形容事物極其細微或精細:

    • 此為本義,強調物體、痕迹、結構等本身非常細小、精密,肉眼或感官難以清晰分辨。例如:“金絲縷細,巧奪天工”形容金絲極其纖細精巧;“雨絲縷細”形容雨絲細微如線。
    • 來源:此釋義基于“縷”(線、絲)和“細”(微小)的基本義項組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對“縷”的釋義包含“線”和“一條一條,詳詳細細”,對“細”的釋義包含“(條狀物)橫剖面小”和“精細”。兩者結合,自然引申出“極其細微”之意。
  2. 形容程度輕微、淺顯:

    • 此為引申義,用于描述抽象事物的程度非常輕微、淺薄或不顯著。例如:“他對這門學問的了解僅得縷細”意指了解非常膚淺、有限;“縷細的差别”指極其微小、不易察覺的差異。
    • 來源:此義項由“細微”的本義引申而來,将物理空間的微小投射到程度、範圍等抽象領域。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中“縷”的引申義項“表示微少”及“細”的引申義項“程度不深”。
  3. 形容聲音微弱或氣息微弱:

    • 在特定語境下(尤其文學作品中),可用于形容聲音極其微弱或氣息奄奄。例如:“遠處傳來縷細的箫聲”;“病榻之上,氣息縷細”。
    • 來源:此用法是“細微”義在聽覺、生命體征等感官領域的具象化應用。古漢語及近現代文學作品中可見此類用法,體現了詞彙的靈活性和表現力。語言學論文常分析此類語境中的詞義遷移現象。

“縷細”的核心語義聚焦于“極度的細微”,既可指具體事物的物理形态(細如絲線),也可指抽象概念的程度(微乎其微),乃至感官體驗(聲息微弱)。其書面語色彩較濃,使用時需注意語境。

附注: “縷細”作為雙音節詞,其結構(形容詞+形容詞)在文言詞彙向現代漢語演變過程中具有代表性,體現了漢語詞彙雙音化趨勢下對精确表意的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

“縷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1. 細如絲縷
    形容事物極其纖細,如同絲線般細緻。例如南朝陳徐陵《麈尾銘》中“靡靡絲垂,綿綿縷細”,以及提到的春雨比喻“千縷萬縷細細的銀絲”,均體現了這一意象。

  2. 詳細、詳盡
    指描述或分析事物時細緻入微。如宋代蘇轼在書信中寫道“當縷細馳問”,表達詳細告知之意。

  3. 底細、内情
    多用于古代文獻,表示事件或情況的具體細節。例如金代《西廂記諸宮調》中“不知縷細”指不了解詳細内情。

用法示例:

該詞兼具形象性與功能性,既可用于具象的細膩描繪,也可表達抽象層面的詳實或隱秘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哀痛安佳白牒百六陽九倍裡尼不懂眼不知自量材勇饞蟲賝賮稠稠聰明兒大锉碓赕罰德幾堞樓饤坐梨董其昌多功能恩盼奮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咣當矔習寒冷懷袖黃目尊艱晦肩胛骨鸠閲酒坐镌責看督空響昆明湖拉巴來曆雷電交加連機碓連書烈馬嚨讻龍章麟角爐餅年少氣盛骈溢漂沫破體字雀麻雀頭香設齋時羞石鐘山損友提包推推搡搡外遇為止象黃閑口弄閑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