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缕细的意思、缕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缕细的解释

(1).谓细如丝缕。 南朝 陈 徐陵 《麈尾铭》:“爰有妙物,穷兹巧制,员上天形,平下地势,靡靡丝垂,绵绵缕细。”

(2).详细。 宋 苏轼 《与钱志仲书》之三:“某去此,不復滞留,至安居处,当缕细驰问,不敢外,輒用手启,恃深眷也。”

(3).犹底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又恐贼军不知缕细,葫芦提把寺院焚烧。”《元典章·刑部五·检验》:“若依奉使宣抚所言似为缕细,本部今参酌定立尸帐图画尸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缕细”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解析

“缕细”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缕”和“细”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均指向极其微小、细致的状态或程度。在现代汉语中,它属于较为书面化或带有文言色彩的词汇,常用于形容事物精细入微或描述程度之轻浅。以下是其详细释义:

  1. 形容事物极其细微或精细:

    • 此为本义,强调物体、痕迹、结构等本身非常细小、精密,肉眼或感官难以清晰分辨。例如:“金丝缕细,巧夺天工”形容金丝极其纤细精巧;“雨丝缕细”形容雨丝细微如线。
    • 来源:此释义基于“缕”(线、丝)和“细”(微小)的基本义项组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对“缕”的释义包含“线”和“一条一条,详详细细”,对“细”的释义包含“(条状物)横剖面小”和“精细”。两者结合,自然引申出“极其细微”之意。
  2. 形容程度轻微、浅显:

    • 此为引申义,用于描述抽象事物的程度非常轻微、浅薄或不显著。例如:“他对这门学问的了解仅得缕细”意指了解非常肤浅、有限;“缕细的差别”指极其微小、不易察觉的差异。
    • 来源:此义项由“细微”的本义引申而来,将物理空间的微小投射到程度、范围等抽象领域。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缕”的引申义项“表示微少”及“细”的引申义项“程度不深”。
  3. 形容声音微弱或气息微弱:

    • 在特定语境下(尤其文学作品中),可用于形容声音极其微弱或气息奄奄。例如:“远处传来缕细的箫声”;“病榻之上,气息缕细”。
    • 来源:此用法是“细微”义在听觉、生命体征等感官领域的具象化应用。古汉语及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可见此类用法,体现了词汇的灵活性和表现力。语言学论文常分析此类语境中的词义迁移现象。

“缕细”的核心语义聚焦于“极度的细微”,既可指具体事物的物理形态(细如丝线),也可指抽象概念的程度(微乎其微),乃至感官体验(声息微弱)。其书面语色彩较浓,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附注: “缕细”作为双音节词,其结构(形容词+形容词)在文言词汇向现代汉语演变过程中具有代表性,体现了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下对精确表意的追求。

网络扩展解释

“缕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1. 细如丝缕
    形容事物极其纤细,如同丝线般细致。例如南朝陈徐陵《麈尾铭》中“靡靡丝垂,绵绵缕细”,以及提到的春雨比喻“千缕万缕细细的银丝”,均体现了这一意象。

  2. 详细、详尽
    指描述或分析事物时细致入微。如宋代苏轼在书信中写道“当缕细驰问”,表达详细告知之意。

  3. 底细、内情
    多用于古代文献,表示事件或情况的具体细节。例如金代《西厢记诸宫调》中“不知缕细”指不了解详细内情。

用法示例:

该词兼具形象性与功能性,既可用于具象的细腻描绘,也可表达抽象层面的详实或隐秘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表背憋支支掤拽搏噬不果惨礉惨遭餐毡成倍窗纸倒包倒侧定子对外高比贯日顾接海鹘浩壤豪商巨贾薅田荷橐持筹焕炳黄轻昏镜重磨降鉴焦溺佳树截蒲疾恶若雠锯绒快果夸玩困弊览瞩潦溢临敌礼器碑蛮庭魅人没什嫩蕊逆形钦此轻财青姑秦桥荣品润色宋儒天枝推头惟精惟一帏屏为情卫摄五放家小报告夏种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