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綠色藤蘿。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緑蘿緣玉樹,光曜粲相暉。” 唐 李白 《古風》之四四:“緑蘿紛葳蕤,繚繞松栢枝。” 宋 孫觌 《小園春事》詩之一:“緑蘿高張翠羽蓋,蒼巘中斷青玉玦。” 元 趙孟頫 《桃源春曉圖》詩:“ 桃花源 裡得春多,洞口春煙搖緑蘿。”
(2).荔枝名。亦名挂綠。 清 吳應逵 《嶺南荔支譜》卷四:“挂緑、玉欄、金井,如夜光無價,非可以金錢得之……緑蘿,即指挂緑也。”
(3).溪名。在今 湖北省 。 宋 歐陽修 《送田畫秀才甯親萬州序》:“歲之仲春,自 荊南 西拜其親於 萬州 。維舟 夷陵 ,予與之登高以遠望,遂遊 東山 ,窺 緑蘿溪 ,坐磐石。”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七:“ 歐陽公 謫 夷陵 時,詩雲:‘江上孤峰蔽 緑蘿 ,縣樓終日對嵯峨。’蓋 夷陵縣 治下臨峽,江名 緑蘿溪 。自此上泝,即 上牢關 ,皆山水清絶處。”
緑蘿(綠蘿)是漢語中常見的植物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釋
緑蘿指天南星科麒麟葉屬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學名Epipremnum aureum,民間俗稱“黃金葛”“魔鬼藤”。其名稱源于形态特征:“緑”描述莖葉青翠,“蘿”取自“女蘿”一詞,古代泛指蔓生植物(《說文解字注》)。葉片呈心形或卵形,表面具蠟質光澤,氣生根發達,可攀附生長。
二、植物學特征
三、文化象征
綠蘿因四季常青的特性,被賦予“堅韌守望”的寓意,常見于文人題詠。清代《廣群芳譜》載其“藤蔓婉垂,碧玉妝成”,現代更衍生出“生命之花”的環保意象(《中國民俗植物文化》)。
四、應用價值
NASA淨化空氣實驗表明,綠蘿可吸收甲醛、苯等揮發性有機物(《室内空氣淨化植物名錄》)。其水培特性使之成為家居綠化的優選,相關栽培技術收錄于《觀賞園藝學》。
“緑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綠蘿(學名:Epipremnum aureum)是麒麟葉屬大型常綠藤本植物。原産印度尼西亞所羅門群島熱帶雨林,具有以下特征:
古代詩詞中常以“緑蘿”比喻綠色藤蔓植物:
注:現代語境中“緑蘿”主要指觀賞植物,其他含義多出現于古籍或特定方言。如需植物養護知識,可參考植物學科普資料。
阿瞞梆子彪昺摽棄鬓髭博覽會博洛尼亞大學不撐達財本赤須洞冶獨峯駝肥腸滿腦弓把寡刻挂圖國道海德堡大學恒等黃花滑頭鬼回旆火艾剪子精利浪酒閑茶褴毵梨花春摟溝子密白木魚書内犯盤街骈肩累足皮軟破落韓鋪陳青口白舌輕煖跧縮仁隱銳志三犯散滞商陸深酷深入人心石坊勢窮力屈睡車水栅桃闆調治銅金托興莴筍五色雀污下消消閑閑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