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殺戮。《司馬法·嚴位》:“若畏太甚,則勿戮殺。”《史記·大宛列傳》:“ 郁成 食不肯出,窺知 申生 軍日少,晨用三千人攻,戮殺 申生 等。”《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今 曹操 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
“戮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或近義詞對比,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漢典)。
“戮殺”是一個表示殘忍殺害、大規模屠殺的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為“戈”(gē),右側為“殳”(shū)。分别有4畫和4畫,共計8畫。
“戮殺”一詞來源于古漢語,最早出現于《史記·曹沫傳》:“百姓瞽者,罹所萃籍抵黥如海,而戮殺傷軀,立重以愈怨。”該詞在這裡表示大規模的殺戮行為。
繁體字中,“戮殺”保持了相同的寫法。
古時候,“戮殺”的寫法略有不同,通常是将“戈”寫成“戊”(wù),表示用兵器攻擊;“殳”寫成“舂”(chōng),表示打擊破壞。這種寫法強調了戰鬥中的殘酷和暴力。
例句:
1. 在那場慘無人道的戰争中,成千上萬的人被戮殺。
2. 古代曆史上有許多殘暴的統治者,以戮殺和鎮壓來壓制人民。
相關詞語:
1. 組詞:戰争、殺戮、屠殺。
2. 近義詞:殺害、兇殺、滅絕。
3. 反義詞:寬容、仁慈、和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