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避暑的意思、避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避暑的解釋

(1) [pass the summer holidays;be away for the summer holidays;spend a holiday at a summer resort]∶到涼爽的地方度過炎熱的暑期

(2) [prevent sunstroke]∶避免中暑

詳細解釋

(1).辟除暑熱;免受暑熱。《墨子·公孟》:“今我問曰:何故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養豬》:“圈不厭小,圈小則肥疾;處不厭穢,泥穢得避暑。” 清 李漁 《閑情偶寄·種植·荷花》:“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

(2).天氣炎熱時到涼爽的地方去住。《漢書·元後傳》:“初, 成都侯 商 嘗病,欲避暑,從上借 明光宮 。” 唐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書文嶷》詩之一:“避暑 雲安縣 ,秋風早下來。” 茅盾 《昙》:“你是小胖子,所以怕熱,仍舊要到 普陀 去避暑的罷?”

(3).避免中暑。 周瘦鵑 《拈花集·薔薇開殿春風》:“ 中國 國藥店有野薔薇露,飲之清火避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避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 避暑(拼音:bì shǔ)包含兩層意思:
      • 到涼爽的地方度過炎熱夏季:指人們在夏季選擇氣候宜人的地方居住或旅行,如“承德避暑山莊”。
      • 避免中暑或免受暑熱:通過藥物、飲食或行為調節來預防高溫對身體的影響,例如“服用避暑藥”。
  2. 曆史典故與起源

    • 該詞最早見于《墨子·公孟》:“冬避寒焉,夏避暑焉”,說明古人建造房屋時已考慮避暑需求。
    • 北魏《齊民要術》提到用泥穢環境幫助牲畜避暑,進一步擴展了應用場景。
  3. 實際應用與例句

    • 地點選擇:“夏天到北戴河避暑”;“大連是避暑勝地”。
    • 行為描述:“心靜自然涼”的禅意避暑(出自古詩)。
  4. 避暑方法

    • 根據傳統經驗,避暑可通過:
      • 飲食調節:少吃多餐、適量辛辣食物促進排汗降溫。
      • 環境選擇:尋找陰涼、通風處或利用水體降溫。
  5. 反義詞與對比

    • 避寒:與“避暑”形成季節行為對照,前者指冬季躲避寒冷。

“避暑”既是一種應對自然氣候的生活方式,也蘊含古人智慧與現代健康理念。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方法,可參考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避暑的意思

避暑是指為了躲避炎熱天氣而選擇到涼爽的地方度過夏天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避的部首是辶,總共6畫;暑的部首是日,總共8畫。

來源和繁體

避暑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由“避”和“暑”兩個漢字組成,意思就是避開夏天的酷暑。

在繁體字中,避暑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是,避暑一詞在古代并沒有特定的古字寫法。

例句

1. 這個夏天太熱了,我們去山裡避暑吧。

2. 他們一家人選擇到海邊的度假村避暑。

組詞

避暑宜、避暑勝地、避暑涼帽、避暑山莊

近義詞

避暑可用“避炎”、“消夏”、“躲暑”等詞語替代。

反義詞

避暑的反義詞是“曬夏”、“陽炎”、“烈日”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