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論箸 ”。 1.論議和著述。《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及稍定 漢 諸儀法,皆 叔孫生 為太常所論箸也。”《史記·太史公自序》:“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三書》:“所雲‘讀《禮》,因欲有所論著’,頃嘗為 介甫 言,亦有此意。” 清 戴名世 《九科大題文序》:“其為學者分别邪正,講求指歸,由俗儒之講章而推而溯之,至於 程 朱 之所論著。”
(2).帶有研究性的著作。 唐 權德輿 《<左谏議大夫韋公詩集>序》:“前此論著,别為篇第;後此者方紬懷仙章句,而不復賦人間之事矣。” 明 李贽 《<焚書>自序》:“今既刻《説書》,故再《焚書》亦刻,再《藏書》中一二論著亦刻。” 徐特立 《青年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 毛6*主6*席 的論著就是馬克思主義 中國 化的典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論著漢語 快速查詢。
“論著”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論著指以系統性研究為基礎,通過邏輯論證形成的學術性著作。其核心特點是圍繞特定主題展開深入分析,并具有原創性或總結性的學術觀點(、)。
常見于學術研究,尤其在醫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用于發表研究成果或理論創新()。
如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提到的“論著”,即指通過整理史料形成的系統性論述()。
《論著》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指學術領域中的重要著作、專著或研究論文, 是學者們對某一特定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後的成果。
《論著》這個詞是由三個漢字組成:論(lùn),著(zhù),著(zhù)。
拆分這三個漢字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論:右邊是讠部,總共有6畫;
著:上邊是艹部,左邊是衣部,總共有12畫;
著:上邊是艹部,左邊是衣部,總共有12畫。
《論著》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盛唐時期的《玉篇》這本字典中,書中解釋為“論文之著作”。
《論著》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論著」。
古時候,漢字的字形和現在有一些差異,所以《論著》這個詞的字形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論」的字形是「侖」,而「著」的字形是「草」。
這是一本很重要的學術論著,對這個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組詞:學術論著、著作、論文著作。
近義詞:專著、學術著作。
反義詞:著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