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老年人。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閔耄老之逢辜,憐縗絰之服事。” 宋 葉適 《讀王德甫文卷因送省試》詩:“昔誇新龍首, 伏 呂 較早晏;又推舊 菑川 ,耄老終佐 漢 。” 明 方孝孺 《君子齋記》:“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恆人而至聖賢,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秋。”
“耄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基本釋義
指老年或老年人,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拼音為mào lǎo,注音為ㄇㄠˋ ㄌㄠˇ()。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現代語境與應用
該詞現多用于文學或正式場合,如例句“雲霧缭繞的深山間,耄老與孫女種植莊稼”,體現對長者的描述()。部分方言或古風作品中可能沿用其古義。
延伸說明
“耄”本指八九十歲高齡,《禮記》有“八十、九十曰耄”的記載,而“耄老”則泛稱年邁者,隱含對閱曆的尊重。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引證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查閱。
《耄老》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年紀非常大的人,特别是年紀大而體力和智力衰退的老人。這個詞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形象地描繪了老年人的智慧和經驗。
《耄老》的拆分部首是耳(ěr)和老(lǎo),它們分别屬于耳部和老部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耄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内篇·逍遙遊》:“耳之聰,其志矣故不可奈何。肺之堅,其氣矣故不可奈何。”這個詞在古代文字中沒有繁體,因為繁體字是在簡化字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在古代,耄老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一種常見的寫法是“毛老”,它用“毛”代替了現代“耳”部部首的形狀。還有一種寫法是将“耄老”寫為“袤老”,其中“袤”是指衣袖下垂的樣子,與老年人雙手低垂的形象有關。
1. 這位耄老先生經曆了無數風雨,擁有豐富的人生智慧。
2. 那個耄老的農民在田間勞作,仍然充滿了朝氣和熱情。
- 盛耄:形容年紀很大但依然充滿朝氣和智慧的老人。
- 耄耋:指非常年老的人。
近義詞:老邁、年邁、年高、年老、日暮、齒須皆白。
反義詞:青春、少年、年輕、壯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