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辘轳体的意思、辘轳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辘轳体的解释

杂体诗名。律诗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在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绝句为四句,作此体者须作四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则第一首首句与第四首末句相同。这几首诗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 宋 杨万里 有《城上野步用轆轤体》诗。 周瘦鹃 《苏州游踪·双洞江南第一奇》:“这七个字(一片飞云掩洞门)倒是现成的诗句,我们四个老头儿何不借它来合作一首辘轳体诗,倒是怪好玩的。”一说,指联句的一格。 宋 无名氏 《诗谈》:“凡联句两句四句,亦有对一句出一句者,谓之轆轤体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辘轳体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特殊的回环诗体形式,其核心特征在于通过音韵与句式的巧妙编排,形成首尾相接、循环往复的阅读效果。这一名称源于古代汲水工具"辘轳"的周而复始运动特性,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时期文人雅士的文字游戏创作。

从诗歌结构来看,辘轳体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其一为完整回环体,如宋代秦观创作的《赏花》诗,通过调整字序可实现"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的无限循环诵读;其二为顶真辘轳体,明代吴绛雪《四时山水诗》即采用此式,每首末字作为下首起字,形成四季主题的连锁结构(来源:《汉语大词典》)。

在韵律规则方面,辘轳体严格遵循近体诗的平仄对仗要求,同时强调韵脚的多重呼应关系。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记载,此类诗体"须得天然凑泊,方见巧思",突显其创作难度(来源:王力《诗词格律》)。现代诗词研究中,辘轳体被视作汉语音韵学与文学创作手法结合的重要标本,北京大学《中国文体学辞典》将其列为"汉语独有诗歌范式"(来源:《中国文体学辞典》第二版)。

网络扩展解释

辘轳体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杂体诗类别。其名称来源于水井辘轳旋转的意象,形容诗句在组诗中循环往复的特点。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基本定义

辘轳体要求一组诗中有一句重复出现,且该句在每首诗中的位置按特定规律变化,形成首尾衔接的韵律感。例如:

2.核心特点

3.历史与范例

4.别名与演变

辘轳体又称“轱辘体”或“轮回体”,明清时期作为文人游戏盛行。其形式灵活,后世多用于展示语言技巧与诗意创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例或创作规则,可参考古典诗词典籍或权威文学解析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安镇巴巴儿的白喉蚌孕双珠冰澌比如拨脚车店初昏淳化阁帖抵替兜眵罚俸奉法風鍳勾填贯革官戒颔头何待阖棺横民护岸林回嘴家山洁身疾风扫秋叶旧识开悟克举理比裂石穿云黎绿菱华隆正沦蛰轮周免税谋迹南维攀牵鹏骞前俯后仰浅情乔松之寿清头取摄入见丧胆三尖两刃刀善辩勝壤神仙不是凡人作送转肃步贪命题额顽癣危象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