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廟議的意思、廟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廟議的解釋

(1).關于宗廟禮制的議論。《新唐書·朱子奢傳》:“始, 武帝 時,太廟享止四室。 高祖 崩,将祔主于廟,帝詔有司詳議。 子奢 建言:‘ 漢 丞相 韋玄成 奏立五廟, 劉歆 議當七, 鄭玄 本 玄成 , 王肅 宗 歆 ,於是歷代廟議不能一。’”

(2).朝廷的謀議。 宋 嶽珂 《桯史·劉蘊古》:“ 藴古 素謂廟議鹹許,其來也,意得甚。” 明 張居正 《與王鑒川計送歸那吉事》:“彼雖有言,廟議已決,無足恤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廟議”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關于宗廟禮制的議論

指古代圍繞宗廟祭祀制度、禮儀規範等展開的讨論。例如:

二、朝廷的謀議

代指國家層面的重大決策或朝堂商議。例如:


補充說明

  1. 詞源特點:該詞常見于史書或古代文獻,現代使用較少。
  2. 應用場景:多用于描述曆史事件中的禮制争議或政治決策,如“廟議紛争”“廟議已決”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新唐書》《桯史》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廟議》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廟議》是指在廟宇中進行的議事活動。廟宇是古代人們祭祀神明、祈求祝福的場所,因此,廟議一詞多用來形容在廟中進行的會議、讨論或商談。

拆分部首和筆畫

《廟議》的部首是廣,總共3個筆畫。

來源

中國古代道教和儒家文化中,廟宇是人們在重要節日或日常生活中祭祀神明的場所。廟宇内的廟堂不僅用于祭祀儀式,還是舉辦重要議事的地方,廟議由此得名。

繁體

《廟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廟議》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有時會将“廟”寫作“廟”、将“議”寫作“議”。

例句

1. 今天我們要在廟中舉行一場廟議,讨論如何提升廟宇管理的效率。

2. 古代官員常常在廟堂中召開廟議,商讨國家大事。

組詞

廟宇、廟堂、廟祝、廟會、廟書、廟公、廟産

近義詞

廟會、祠堂、宗教會議

反義詞

私議、個人決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