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屬的意思、羁屬的詳細解釋
羁屬的解釋
羁縻從屬。《史記·大宛列傳》:“國衆分為三,而其大總取羈屬 昆莫 , 昆莫 亦以此不敢專約於 騫 。”《漢書·匈奴傳上》:“又重以餓死,人民死者什三,畜産什五, 匈奴 大虛弱,諸國羈屬者皆瓦解,攻盜不能理。”《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三年》:“ 曹旦 , 建德 之妻兄也,在 河南 ,多所侵擾,諸賊羈屬者皆怨之。”
詞語分解
- 羁的解釋 羁 (羈) ī 馬籠頭:無羁之馬。羁绁(.馬籠頭和缰繩;.喻束縛)。 束縛,拘束:羁押。羁絆。羁縛。羁囚。放蕩不羁。 停留,使停留:羁旅(長久寄居他鄉)。羁留。羁泊。羁滞。 古代女孩留在頭頂像馬籠頭的
- 屬的解釋 屬 (屬) ǔ 同一家族的:親屬。眷屬。烈屬。 類别:金屬。吾屬。 有管轄關系的,歸類:屬于。屬下。屬地。歸屬。直屬。附屬。隸屬。 生物群分類系統上,“科”下有“屬”,“屬”下有“種”。 系,是:屬實
專業解析
"羁屬"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典籍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溯源
"羁"字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為"馬籠頭"(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七版),引申為束縛、牽制之意;"屬"在《古代漢語詞典》中訓作"隸屬、歸屬"(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二字組合形成"受牽制而隸屬"的核心語義,特指在政治或宗法關系中存在的非完全自主的隸屬狀态。
二、引申義項
- 政治從屬關系:多用于古代文獻描述諸侯國或部落的附屬地位,如《史記·匈奴列傳》載"諸引弓之民,并為一家,皆羁屬單于",此處指北方遊牧部落受匈奴統治的附屬關系(來源:《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 宗法依附關系:在禮制語境中可表示宗族分支對嫡系的依附,如《白虎通義·宗族》"别子為祖,繼别為宗,繼祢者為小宗"的宗法制度下,小宗對大宗存在"羁屬"關系(來源:《白虎通義》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 文化歸屬形态:現代漢語研究中擴展為描述文化認同層面的非完全自主狀态,如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論及的"文化羁屬現象"(來源: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及特定學術論述,具有鮮明的文言色彩和領域專用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羁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ī shǔ,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義
“羁屬”指在受制約、束縛的狀态下從屬于某一方,常用于描述政治或軍事上的附屬關系,強調被控制方無法完全自主行動。該詞源自古代對牲畜的管控方式(如用缰繩束縛),後引申為對人或群體的約束性依附。
詳細解釋
-
詞源與構成
- “羁”:本義為馬籠頭,引申為束縛、牽制(如“羁絆”)。
- “屬”:意為歸屬、附屬。
組合後,“羁屬”即指在受控制的情況下被迫從屬。
-
曆史用法
多見于古代文獻,描述邊疆部落或小國對中央政權的非直接管轄關系。例如:
- 《史記·大宛列傳》提到西域部落“羁屬昆莫”,即受制于昆莫(西域首領)。
- 《漢書·匈奴傳》記載匈奴衰弱時,“諸國羁屬者皆瓦解”,指附屬勢力脫離控制。
使用場景
- 古代政治:用于形容藩屬國、遊牧部落與中央政權的關系(如漢朝對西域的羁縻政策)。
- 現代引申:可比喻個人或群體受制于外部力量而無法獨立(多含貶義)。
與近義詞的對比
- “隸屬”:強調明确的上下級關系,無“受束縛”含義。
- “依附”:側重依賴性,未必有強制色彩。
- “羁屬”:突出被動性和受控制的狀态。
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史記》《漢書》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按诘敖言巴俚暴吏暴缪倍經背離貝甯王國不忝不做聲蠢氣蹙怒搭話刀砧點查定遠方君悱怵覆埋國際音标沆瀣漿函寄皓紗何異狐疝剪柳交韔今兒驚疑景狀禁瘆金線浸浴開頭葵花子雷起利己主義懰慄鸾坡緑沁沁命姓南學驽才盼識七曆三達勝敗兵家之常史抄室宿水碧山青夙達鎖口擡疊喂餓五端霞臉相迓像意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