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属的意思、羁属的详细解释
羁属的解释
羁縻从属。《史记·大宛列传》:“国众分为三,而其大总取羈属 昆莫 , 昆莫 亦以此不敢专约於 騫 。”《汉书·匈奴传上》:“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 匈奴 大虚弱,诸国羈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三年》:“ 曹旦 , 建德 之妻兄也,在 河南 ,多所侵扰,诸贼羈属者皆怨之。”
词语分解
- 羁的解释 羁 (羈) ī 马笼头:无羁之马。羁绁(.马笼头和缰绳;.喻束缚)。 束缚,拘束:羁押。羁绊。羁缚。羁囚。放荡不羁。 停留,使停留:羁旅(长久寄居他乡)。羁留。羁泊。羁滞。 古代女孩留在头顶像马笼头的
- 属的解释 属 (屬) ǔ 同一家族的:亲属。眷属。烈属。 类别:金属。吾属。 有管辖关系的,归类:属于。属下。属地。归属。直属。附属。隶属。 生物群分类系统上,“科”下有“属”,“属”下有“种”。 系,是:属实
专业解析
"羁属"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典籍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本义溯源
"羁"字在《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马笼头"(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七版),引申为束缚、牵制之意;"属"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训作"隶属、归属"(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二字组合形成"受牵制而隶属"的核心语义,特指在政治或宗法关系中存在的非完全自主的隶属状态。
二、引申义项
- 政治从属关系:多用于古代文献描述诸侯国或部落的附属地位,如《史记·匈奴列传》载"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皆羁属单于",此处指北方游牧部落受匈奴统治的附属关系(来源:《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 宗法依附关系:在礼制语境中可表示宗族分支对嫡系的依附,如《白虎通义·宗族》"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的宗法制度下,小宗对大宗存在"羁属"关系(来源:《白虎通义》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 文化归属形态:现代汉语研究中扩展为描述文化认同层面的非完全自主状态,如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论及的"文化羁属现象"(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及特定学术论述,具有鲜明的文言色彩和领域专用性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羁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ī shǔ,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羁属”指在受制约、束缚的状态下从属于某一方,常用于描述政治或军事上的附属关系,强调被控制方无法完全自主行动。该词源自古代对牲畜的管控方式(如用缰绳束缚),后引申为对人或群体的约束性依附。
详细解释
-
词源与构成
- “羁”:本义为马笼头,引申为束缚、牵制(如“羁绊”)。
- “属”:意为归属、附属。
组合后,“羁属”即指在受控制的情况下被迫从属。
-
历史用法
多见于古代文献,描述边疆部落或小国对中央政权的非直接管辖关系。例如:
- 《史记·大宛列传》提到西域部落“羁属昆莫”,即受制于昆莫(西域首领)。
- 《汉书·匈奴传》记载匈奴衰弱时,“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指附属势力脱离控制。
使用场景
- 古代政治:用于形容藩属国、游牧部落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如汉朝对西域的羁縻政策)。
- 现代引申:可比喻个人或群体受制于外部力量而无法独立(多含贬义)。
与近义词的对比
- “隶属”:强调明确的上下级关系,无“受束缚”含义。
- “依附”:侧重依赖性,未必有强制色彩。
- “羁属”:突出被动性和受控制的状态。
参考资料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史记》《汉书》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保衡包拯窆圹兵凶不服水土采定参差柴禾垛禅子挡拒捣乱定格豆瓣璠瑜干贝甘蔗高闻更新怪不道归窆哈哒黄海幻剧火徼交零脚门结连警异考择克陷苦根狼牙须廉鲠厘孳陆地莲露盘毛节宁一暖风皮掌乞儿气貌清绩青巾权制糅莒鳝羹沈厄拭目而待世烛受享宿夜提请体育运动荣誉奖章铜爵妓讬好我行我素贤佐小碎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