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懰慄的意思、懰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懰慄的解釋

憂傷;悲怆。《楚辭·王褒<九懷·昭世>》:“志懷逝兮心懰慄,紆餘轡兮躊躇。” 洪興祖 補注:“懰慄,憂貌。”《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嫶妍太息,嘆稚子兮,懰慄不言,倚所恃兮。” 顔師古 注:“懰慄,哀愴之意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懰慄”為古代漢語中的疊韻聯綿詞,常用于形容人内心悲凄、憂愁戰栗的狀态。該詞最早見于《楚辭·九辯》:“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無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憐。”後世文獻中多用于表達哀傷或恐懼引發的身心震顫。

從字源角度分析,“懰”在《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憂怨、悲傷”,《說文解字》注其形聲結構“從心,留聲”;“慄”通“栗”,《爾雅·釋诂》訓作“懼也”,本義為因寒冷或恐懼而發抖。二字組合後詞義強化,既包含心理層面的哀恸,又體現生理上的顫栗反應,如《昭明文選》李善注引王逸曰:“懰慄,猶悽怆也。”

現代語言研究中,學者多将其歸類為古典文學中的情感複合詞。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獨收錄該詞,但在古漢語詞條解析中建議參照《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第三冊第2567頁的相關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懰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懰慄”指憂傷、悲怆的情緒狀态。例如《楚辭·九懷·昭世》中“志懷逝兮心懰慄”一句,洪興祖補注解釋為“憂貌”,顔師古則稱其為“哀愴之意”。

二、文獻用例

  1. 《楚辭》與《漢書》
    該詞在《楚辭·王褒〈九懷·昭世〉》和《漢書·外戚傳》中均有出現,均用于形容内心的哀傷與憂思。如《漢書》描述李夫人“懰慄不言,倚所恃兮”,展現了一種隱忍的悲痛。

  2. 《詩經》中的“懰”字
    在《詩經·陳風·月出》中,“懰”單獨使用時有“妩媚、美好”之意(如“佼人懰兮”),但結合“慄”則轉為負面情緒,可能與“慅”(憂愁)形成關聯。

三、讀音與結構

四、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蠒栗”(jiǎn lì,指小牛角形狀)等形近詞區分,二者意義無關聯。

總結來看,“懰慄”是古典文學中表達深沉哀愁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楚辭》《漢書》原文及古注。

别人正在浏覽...

敗槥白洋編組表層材識參據笒隋誠善徹身從公歌打典大患登鋒履刃點文頂筆冬冬斷落對轍兒二會子法方舄幡然改途髴髴肺萎陷風激電駭俸米風移俗變公谷貴意見棱見角驕狷寄論就封絕筆巨型凱捷孔席墨突癞團樂在其中流傳民編敏悟怕敢盤郢譴客青古情人喪話三槐尚席沈明攝知暑魃水操説頌天構脫選象王先隴小惡寫字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