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懰慄的意思、懰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懰慄的解釋

憂傷;悲怆。《楚辭·王褒<九懷·昭世>》:“志懷逝兮心懰慄,紆餘轡兮躊躇。” 洪興祖 補注:“懰慄,憂貌。”《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嫶妍太息,嘆稚子兮,懰慄不言,倚所恃兮。” 顔師古 注:“懰慄,哀愴之意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懰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懰慄”指憂傷、悲怆的情緒狀态。例如《楚辭·九懷·昭世》中“志懷逝兮心懰慄”一句,洪興祖補注解釋為“憂貌”,顔師古則稱其為“哀愴之意”。

二、文獻用例

  1. 《楚辭》與《漢書》
    該詞在《楚辭·王褒〈九懷·昭世〉》和《漢書·外戚傳》中均有出現,均用于形容内心的哀傷與憂思。如《漢書》描述李夫人“懰慄不言,倚所恃兮”,展現了一種隱忍的悲痛。

  2. 《詩經》中的“懰”字
    在《詩經·陳風·月出》中,“懰”單獨使用時有“妩媚、美好”之意(如“佼人懰兮”),但結合“慄”則轉為負面情緒,可能與“慅”(憂愁)形成關聯。

三、讀音與結構

四、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蠒栗”(jiǎn lì,指小牛角形狀)等形近詞區分,二者意義無關聯。

總結來看,“懰慄”是古典文學中表達深沉哀愁的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楚辭》《漢書》原文及古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懰慄》的意思

《懰慄》(duò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害怕、戰栗”的意思。當人們面臨恐懼、驚慌或恐怖時,會産生一種不安和戰栗的情緒,這種情緒就可以用《懰慄》來形容。

《懰慄》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懰慄》的拆分部首為“心”和“彳”,分别代表心思和行動,而這恰好也是這個詞的本意所涵蓋的内容。此外,它一共由15畫構成。

《懰慄》的來源

《懰慄》是一個古代漢字,起源于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文化中,人們常常以畫意和形象來表達情感和心理狀态。《懰慄》這個詞的形狀寓意着心理上的戰栗和不安。

《懰慄》的繁體

《懰慄》的繁體字為「憐慄」,它在台灣和香港等地區被廣泛使用。繁體字的書寫方式更加複雜,許多筆畫相同但位置不同。這個繁體版本保持了「憐」字的「心」部,但改變了左側的「彳」部分。

《懰慄》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可以有多種形式。《懰慄》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是「悐慄」或「憐慄」,這兩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都有所見。古代人們更傾向于使用更簡化的字形,而現代的簡化字則是在晚清時期才産生并逐漸普及。

《懰慄》的例句

1. 他一想起那個恐怖的經曆,就不禁懰慄起來。

2. 她聽到可怕的故事後,整個人都懰慄了。

3. 想象到要在那種狀況下生活,他感到一陣懰慄。

《懰慄》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恐懼(kǒng jù)- 恐怖;懼怕(jù pà)- 害怕;畏懼(wèi jù)- 害怕。

近義詞:驚恐、惶恐、恐怖。

反義詞:安適、安樂、欣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