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一種幻術。 吳淑 《事類賦·蜂賦》注引《葛仙公别傳》:“仙公與客對食,客曰:‘當請先生作一奇戲。’食未竟,仙公即吐口中飯,盡成飛蜂滿屋,或集客身,莫不震肅,但皆不螫。良久,仙公乃張口,蜂飛入口,悉復成飯。”《故事成語考·釋道鬼神》:“ 葛仙翁 作戲術,吐飯成蜂。”亦作“ 吐飯蜂翔 ”。 唐 王棨 《吞刀吐火賦》:“且夫神仙兮不常,變化兮多方,或漱水而霧含,或吐飯而蜂翔。”
“吐飯成蜂”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主要用于描述一種奇幻的方術或戲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字面指将口中的飯粒吐出後變為蜜蜂,實際用來比喻古代方士或道士施展的幻術,強調其技藝的神奇與不可思議。
出自《葛仙公别傳》(吳淑《事類賦·蜂賦》注引):葛仙公(葛玄,三國時期方士)與客人吃飯時,應客人請求表演幻術。他将未咽下的飯吐出,飯粒瞬間化作飛蜂布滿房間,甚至停在客人身上卻不蜇人。隨後他張口收回飛蜂,蜂群又變回飯粒。
主要依據高權威性來源,低權威性網頁(2、4)内容與前者一緻,可作補充。該成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成語考據中。
《吐飯成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極度氣憤或生氣到極點。通常用來形容人生氣到極限,語氣強烈。
《吐飯成蜂》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吐飯成蜂》最早來源于《爾雅》這本古代文字學著作,後來被列入《漢語大詞典》等詞典中。
《吐飯成蜂》的繁體字為《吐飯成蜂》。
古時候,《吐飯成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1. 他聽到這個消息後,惱羞成怒,簡直吐飯成蜂。
2. 她一氣之下,吐飯成蜂地離開了房間。
《吐飯成蜂》沒有常見的組詞搭配。
《吐飯成蜂》的近義詞是「怒發沖冠」。
《吐飯成蜂》的反義詞可以是「平靜自若」或「泰然處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