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讥切的意思、讥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讥切的解释

劝谏。《汉书·梅福传》:“ 福 孤远,又讥切 王氏 ,故终不见纳。”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三:“ 绍圣 、 元符 间,拓地进筑而敛不及民, 熙丰 旧人矜伐其美。然 陈瓘 讥切 曾布 ,以为转天下之积耗之西边,邦本自此拨矣。”《清史稿·成哲亲王永瑆传》:“编修 洪亮吉 上书 永瑆 ,讥切朝政, 永瑆 上闻,上治 亮吉 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讥切"的汉语词典释义

讥切(jī qiè)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讥”和“切”两个语素构成:

  1. 讥:本义为指责、非议,引申为讽刺、规劝。
  2. 切:意为深切、恳切,强调言辞的直接与深刻。

    合而为词,讥切指以尖锐、深刻的言辞批评或规劝,侧重表达批评时的直率与切中要害,常见于对时政、社会现象的谏言。


语义解析与用法

  1. 核心含义:

    • 尖锐批评:通过直白的语言揭露问题,如“讥切时政”(批评时弊)。
    • 深刻规劝:含劝诫意图,旨在促使对方醒悟或改正。
  2. 语义特征:

    • 对象:多针对权威、社会现象或重大过失。
    • 程度:较“讽刺”更严肃,较“抨击”更重理性分析。
    • 风格:兼具锋芒与恳切,如《汉书》载贾谊“讥切文帝”以谏改革。
  3. 古今差异:

    • 古代属中性词,今多用于书面语,语境偏严肃(如历史、学术文本)。

权威典籍例证

  1. 《汉书·贾谊传》:

    “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言多激切,而讥切诸侯王尤甚。”

    (贾谊屡次上书议政,言辞激切,尤其尖锐批评诸侯王的弊端。)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

  2. 《后汉书·李云传》:

    “云素刚,忧国将危,心不能忍,乃露布上书,讥切左右。”

    (李云性情刚直,担忧国事危殆,直言上书批评皇帝近臣。)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语义关联词对比

词语 程度 情感色彩 侧重
讥切 中性 直率深刻
讽刺 贬义 含蓄讥嘲
规劝 褒义 委婉劝导
抨击 极重 贬义 激烈谴责

例证延伸

《明史·海瑞传》:

“瑞上疏讥切世宗,帝震怒,命速下诏狱。”

(海瑞上书直言批评明世宗,皇帝大怒,下令将其逮捕入狱。)

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讥切”是古汉语中表达深刻直谏的复合词,融合批判性与劝诫性,多见于历史文献对时政的谏言,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庄重性。

网络扩展解释

“讥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核心含义

  1. 言辞尖锐的讽刺
    由“讥”(嘲笑、讽刺)和“切”(尖锐、深入)组成,形容语言直击要害,带有刺痛感的批评。例如范仲淹曾“上书讥切时弊”,直接揭露朝廷问题。

  2. 劝谏与揭露本质
    在历史文献中多指通过尖锐言辞进行劝谏,如《汉书》记载梅福因“讥切王氏”而未被采纳建议,体现对权贵的批判。


二、应用与语境

若需查看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汉书·梅福传》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百孤寒奔命鄙斥嬖媚层秀谄奉丑媟蹙然砥廉峻隅斗具笃贫恩盼梵偈飞檝风月所奉旨服鸟格格不吐公职人员桂兔行政诉讼黑衣郞銗筩黄粱梦讲钱监观教龄极乐世界鲸饮几腔九隆昆吾锋乐制鍊力灵俗龙腥隆崒路轨旅途密要涅菩盘用蓬鬓潜苞起责苒弱深居瘦鹤水质顺言嗣岁速福陶顿讨杀无成子无骹尊闲的憸邪遐深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