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敬慎修習、守持。《禮記·曲禮下》:“祭祀之禮,居喪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國之故,謹脩其法而審行之。”《韓非子·揚權》:“謹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為聖人。” 明 章懋 《方母貞節傳》:“其教子 廷儀 ,則崇儉樸,去華靡,謹修鄉行,不為市道。”
(2).敬謹撰寫。 宋 畢仲遊 《賀門下相公啟》:“謹修前啟通賀,兼布悰誠萬一。”
“謹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古籍文獻及現代釋義,具體如下:
“謹修”由“謹”和“修”二字組成:
整體含義為在修身養性或實踐過程中保持謹慎态度,不敢懈怠,常用于形容對道德、學問或禮儀的嚴謹追求。
修身守持
《禮記·曲禮下》提到“謹脩其法而審行之”,指在祭祀、居喪等禮儀中需謹慎遵循傳統規範。
《韓非子·揚權》中“謹脩所事,待命於天”則強調行事需敬慎,順應天道。
敬謹撰寫
宋代畢仲遊的《賀門下相公啟》中“謹修前啟通賀”體現了該詞在文書表達中的嚴謹态度。
“謹修”既可用于描述個人修養的嚴謹态度,也可指代對傳統禮法或文書表達的鄭重遵循。其核心在于“敬慎”與“修習”的結合,強調内外兼修的過程。
謹修是一個含義豐富的詞語,主要表示謹慎修行的意思。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即“謹”和“修”。
謹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言
筆畫:3
修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人
筆畫:11
謹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來源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它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價值觀之一,鼓勵人們從内心深處進行修行和自我完善。
在繁體字中,“謹修”保持了同樣的寫法,沒有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是“謹修”在不同時期的寫法都是基本類似的。
以下是一些關于謹修的例句:
1.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謹修内心的道德修養。
2. 他通過不斷的謹修,逐漸成為了一位有德行的人。
一些與謹修相關的組詞:
1. 謙謹:表示謹慎謙遜的态度。
2. 修身養性:表示通過修煉自我來提高個人素質。
3. 修行:表示進行精神修煉以達到某種境界。
與謹修相近的意思的詞:
1. 謙虛:表示謙遜的态度。
2. 慎重:表示小心謹慎的行動。
謹修的反義詞:
放縱:表示任性放任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