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敬慎修习、守持。《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明 章懋 《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 ,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
(2).敬谨撰写。 宋 毕仲游 《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谨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古籍文献及现代释义,具体如下:
“谨修”由“谨”和“修”二字组成:
整体含义为在修身养性或实践过程中保持谨慎态度,不敢懈怠,常用于形容对道德、学问或礼仪的严谨追求。
修身守持
《礼记·曲礼下》提到“谨脩其法而审行之”,指在祭祀、居丧等礼仪中需谨慎遵循传统规范。
《韩非子·扬权》中“谨脩所事,待命於天”则强调行事需敬慎,顺应天道。
敬谨撰写
宋代毕仲游的《贺门下相公启》中“谨修前啟通贺”体现了该词在文书表达中的严谨态度。
“谨修”既可用于描述个人修养的严谨态度,也可指代对传统礼法或文书表达的郑重遵循。其核心在于“敬慎”与“修习”的结合,强调内外兼修的过程。
谨修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语,主要表示谨慎修行的意思。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即“谨”和“修”。
谨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部首:言
笔画:3
修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部首:人
笔画:11
谨修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来源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它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鼓励人们从内心深处进行修行和自我完善。
在繁体字中,“谨修”保持了同样的写法,没有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但是“谨修”在不同时期的写法都是基本类似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谨修的例句: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谨修内心的道德修养。
2. 他通过不断的谨修,逐渐成为了一位有德行的人。
一些与谨修相关的组词:
1. 谦谨:表示谨慎谦逊的态度。
2. 修身养性:表示通过修炼自我来提高个人素质。
3. 修行:表示进行精神修炼以达到某种境界。
与谨修相近的意思的词:
1. 谦虚:表示谦逊的态度。
2. 慎重:表示小心谨慎的行动。
谨修的反义词:
放纵:表示任性放任的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