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賜書的意思、賜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賜書的解釋

(1).稱人來信的敬辭。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曩者辱賜書,教以順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 宋 王安石 《答馬太傅啟》之二:“未皇修好,先辱賜書。”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九)》:“記得一年或兩年之前,蒙你賜書,指摘我在《阿Q正傳》中寫捉拿一個無聊的 阿Q 而用機關槍,是太遠于事理。”

(2).指皇帝給臣下寫信。 宋 王安石 《贈司空兼侍中文元賈魏公神道碑》:“命以故官,不起。賜書寵慰,從之。”《明史·常遇春傳》:“ 天瑞 力盡乃降, 遇春 果不殺。 太祖 大喜,賜書褒勉。”

(3).君王賜給的書籍。《漢書·叙傳上》:“ 彪 字 叔皮 ,幼與從兄 嗣 共遊學,家有賜書,内足於財。” 北周 庾信 《小園賦》:“門有通德,家承賜書。”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家有賜書三千卷,尚在 善和裡 舊宅,宅今已三易主,書存亡未可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賜書”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1. 稱人來信的敬辭
    指對他人的來信表示尊敬,帶有謙遜态度。例如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寫道:“曩者辱賜書,教以順於接物”,此處的“賜書”即用于表達對任少卿來信的敬意。

  2. 皇帝給臣下寫信
    特指帝王以書信形式下達旨意或表達關懷。如《明史·常遇春傳》記載明太祖賜書褒獎常遇春,稱其“賜書寵慰”;宋代王安石也曾提及皇帝“賜書寵慰”的典故。

  3. 君王賜予的書籍
    指皇帝将典籍賞賜給臣子,以示恩寵。如《漢書·叙傳》提到班彪家族“家有賜書”,北周庾信《小園賦》中“家承賜書”亦為此意。

補充說明
“賜”本身表示上對下的給予,因此“賜書”多用于尊卑分明的場景,如君臣、師生或書信往來中的敬語。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常見,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曆史題材創作時需注意其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書,意思是贈送書籍給他人,以表達贊賞、祝福或分享知識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拆分部首:貝 (bèi)、十 (shí) - 筆畫數目:貝部 4畫,十部 2畫 賜書這個詞的來源: 賜書一詞源于古代的皇帝或貴族将書籍賜予他人的行為。在古代,書籍非常珍貴和稀缺,隻有少數人有機會學習和閱讀書籍。因此,将書籍賜予他人,不僅是一種慷慨和尊重的表示,也是重視知識傳承和教育的一種方式。 賜書的繁體寫法為「賜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賜書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都是使用貝和十這兩個部首。然而,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發生了一些變化,具體的細節可能需要查閱曆史文獻以獲取準确的資料。 例句: 1. 他賜書于我,讓我更深入地了解曆史。 2. 教授賜書給學生,以鼓勵他們繼續學習。 一些相關詞彙: - 組詞:賜予、書籍、贈送、贊賞、祝福、分享、知識 - 近義詞:送書、贈書、饋贈書籍 - 反義詞:索書、借書、買書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