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琴上系弦之繩。 南朝 梁元帝 《秋夜》詩:“金徽調玉軫,茲夕撫離鴻。”
(2).指用金屬鑲制的琴面音位标識。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蜀 中 雷氏 斵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
(3).借指琴。 唐 黃滔 《塞上》詩:“金徽互嗚咽,玉笛自凄清。” 明 湯式 《一枝花·素蘭》曲:“緯天經地 魯 仲尼 ,也将他演入金徽。” 清 鈕琇 《觚賸續編·越巢近體》:“幾時卧空谷,終日抱金徽。”
金徽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均與古琴文化密切相關:
指古琴面闆上标識音位的圓形徽位标記,傳統以金、玉等材質鑲嵌而成。其作用在于标注琴弦的泛音位置,輔助演奏定位。《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金徽,琴徽也,以金為之”。此類标記材質考究,既具實用功能,亦體現古琴作為禮器的尊貴屬性。
引申為清雅琴音或精妙曲調的美稱。唐代詩人白居易《夜琴》中“玉轸黃金徽,清宵月下彈”即以“金徽”代指琴音之清越。此用法常見于古典詩詞,承載文人雅士對音樂意境的追求,如元代《樂府詩集》稱琴曲“金徽玉轸,韻入松風”。
在曆史典故中特指名琴部件,暗喻知音難遇或才德之美。典出《晉書·嵇康傳》:嵇康臨刑索琴奏《廣陵散》,歎“《廣陵散》于今絕矣”,其琴金徽遂成絕響象征。後世如宋代《太平禦覽》亦以“金徽玉轸”喻琴德之高潔。
現代使用提示:當代語境中,“金徽”多用于文學創作、傳統藝術評論或品牌命名(如茶葉、樂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取義。學術領域則集中于古琴研究與古典文獻解讀。
參考來源:
“金徽”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釋: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和現代考據,核心含義聚焦于古琴相關部件及借代用法。
按求表壯不如理壯搏擊才高運蹇草帖長椎抄掠吃得下齒杖椽燭觸民叨貼道消得放手時須放手東頭二泉發鬓蜂動豐容靓飾改進鬲氏搆火廣長估逼過市火犁健俠繳收金門客看台跨下哭嫁拉火浪漫主義蘭那吝口凜氣柳含煙蠻夷大長猛割丁妙彩彌蒙昵詞漚氹炮頭奇出繞口商謎設醴盛寒手號瞤動順習素虮玩手腕為容污損詳靜銜橜之虞蕭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