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手上的雕青記號。《元典章·兵部一·新附軍》:“十九年間,欽奉聖旨節該亡 宋 軍人有手號的招收,無手號的休招收者。”
(2).用手作姿勢為記號來表示意思。 宋教仁 《宋漁父日記·一九○五年七月三十日》:“ 孫逸仙 復布告此會宗旨訖,復由各人自書誓書,傳授手號。”
根據多個來源的考證,“手號”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
身體标記(曆史用法)
指古代在手上雕刻或刺青的識别記號,多見于軍事管理場景。如元朝《元典章》記載,南宋降軍需通過手部雕青作為身份标識,無此标記者不予收編。
手勢信號
表示用手部姿勢傳遞特定信息的行為,常見于秘密組織或特殊場合。例如近代革命活動中,孫中山等人曾用手勢作為宣誓儀式的暗號。
其他補充說明:
• 部分網頁提到的“年號”“别號”屬于“號”的獨立詞義,與“手號”無直接關聯。
•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極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方言研究中。
建議需要具體語境分析時,可參考《元典章·兵部》等古籍記載或近代革命史料。
手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手掌。它由“手”和“號”兩個字組成,指手的掌心部分。
手號的部首是手,它表示和手相關的意思。手號的總筆畫數是7。
手號的來源比較晚,出現在《說文解字》中,而《說文解字》是東漢時期的一本古代漢字字典。
手號的繁體字為「手號」。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手號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具體變化情況需要參考古代字書或文獻。
1. 他把紅色的草莓放在手號上。
2. 她的手號上有一些深深的紋路。
手掌、手背、手指、手腕等。
手掌、手掌心。
手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