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叨貼的意思、叨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叨貼的解釋

猶貼補、沾光。《金6*6*梅詞話》第六二回:“這一家子那個不叨貼他娘些兒?可是説的,饒叨貼了娘的,還背地不道是。”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叨貼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叨貼”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āo tiē(或tāo tiē,不同來源注音略有差異),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基本含義

指通過依附他人獲得利益或幫助,多含“貼補、沾光”之意。常用于描述依賴他人、缺乏獨立性的行為,帶有貶義色彩。


詳細解釋

  1. 詞義延伸

    • 本義為受他人恩惠或請求原諒時的客套話(如《金瓶梅》第六二回:“饒叨貼了娘的,還背他不道是”)。
    • 現代語境中多指過度依賴他人,缺乏自主能力,如“總叨貼朋友接濟”。
  2. 使用場景

    • 正面場景:傳統用法中可作為謙辭,如接受幫助時表達感激。
    • 負面場景:批評依賴成性、不自立的行為,如“他整天叨貼父母”。

其他信息


出處與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叨貼(dāo tiē)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口(kǒu)和貼(tiē),總共有8個筆畫。它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個基本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形容一個人說話唠叨而又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見或建議。第二個意思是指一個人黏貼在别人身上,追隨不離開。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叨”的原意是附着,黏貼,引申為黏住,追隨;“貼”的原意是貼紙、貼畫,引申為跟隨。古時候,一種迷信的習俗是将寫有祝福或吉祥字詞的紙片貼在别人身上,以祈求好運。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行為逐漸演變成形容某人追隨或黏住别人,固執地不離開。 在繁體字中,“叨”和“貼”的寫法同樣存在,沒有發生變化。例如,繁體字中的“叨貼”仍然以“叨貼”來表示該詞。 在古代,叨貼這個詞的寫法并不是現代漢字的樣子。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這兩個字分别是“叩”和“貼”。這種寫法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逐漸被改變,最終形成了現代漢字的寫法。 以下是幾個叨貼在現代漢語中的例句: 1. 他總是叨貼着我,跟在我身邊,讓我非常讨厭。 2. 無論我說什麼,她總是叨貼着自己的觀點,不肯聽從别人的意見。 除了叨貼這個詞,還可以使用其他一些詞語來描述類似的行為或情況。例如,固執、唠叨、糾纏等詞語都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堅持自己意見,不容易接受他人觀點的态度。而追隨、黏住、跟隨等詞語則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黏貼在别人身上,始終追隨不離開的情況。 與叨貼相反的詞語包括自由、獨立等詞語,因為它們表示一個人不固執己見,能夠接受他人意見,有自己的主見和判斷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