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用以測日影的一種儀器。《文選·陸機<演連珠>之三四》:“寸管不傃,天地不能以氣欺;尺表逆立,日月不能以形逃。” 呂延濟 注:“表以測日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之氣。” 劉孝标 注引《周髀》曰:“夏至北方二萬六千裡,冬至南方十三萬五千裡,日中樹表,則無影矣。”《南齊書·文學傳·祖沖之》:“懸象著明,尺表之驗可推;動氣幽微,寸管之候不忒。”
"尺表"是漢語中具有複合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本體釋義 "尺"指古代長度計量單位,《說文解字》記載"尺,十寸也"(來源:漢典網),"表"原指古代測日影計時的圭表,《周禮·考工記》鄭玄注雲"表,謂立表以測景"(來源:國學大師網)。二者并稱構成古代測量體系的基礎工具,喻指衡量事物的标準。
二、語義演化 在《淮南子·泰族訓》中出現"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識也"的表述(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此處"表"已引申為規範準則。明代宋濂《燕書》載"持尺表以度物"(來源:古籍館),說明該詞在發展中衍生出"行為規範"的抽象含義。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保留其雙重特性:既指具體的測繪工具(如《工程測量術語标準》GB/T 50228-2011中的專業定義),也用于比喻判斷事物的客觀标準(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中的釋義)。在學術語境中,該詞常見于曆史學、考古學領域,用以指代古代測量遺存。
“尺表”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多層含義和用法:
讀音:chǐ biǎo
本義:指古代用于測量日影的儀器,由“尺”和“表”組成。
古代天文儀器
尺表主要用于通過日影測算時間、節氣或地理方位。例如:
引申為衡量标準
在成語中,“尺表”可比喻衡量事物的尺度或準則,例如評價品德、工作成果等。
文獻 | 引文片段 |
---|---|
《世說新語·言語》 | “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之氣。” |
《周髀算經》注引 | “日中樹表,則無影矣。” |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挨擦白白朱朱拜寵白金鞭子兵寇茶炊抄録逞寒出神戴星等極墊裂地簡東馬嚴徐獨清獨醒貳使番塞返禦趕熟功能陶瓷固定資産鬼樸恒溫黃漆湔改矯飾季常之懼羁貧絶編聚焦連昏接晨靈瑟靈休立泉榴靥蝼螲邈緜魔境潛會器待漆吏親雠情娘清早晨栖住燃眉之急人生何處不相逢任天殺伐傷情世嗣石燭死别生離通舄彤幢徒配狝艾憸利鞋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