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訴牒的意思、訴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訴牒的解釋

訴狀。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一:“ 張德遠 以元樞輒受三省樞密院訴牒,雖是勳德重望,亦豈當如此!”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附錄:“ 茅鹿門 雲:‘吾作文時,屋瓦皆為動搖。’説得任鬙鬡可畏,想訟魁代人作訴牒時,當如此下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訴牒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語境的法律術語,指古代民衆向官府提交的書面訴訟文書,屬于司法程式中的正式文件載體。根據《漢語大詞典》定義,訴牒為“訴訟的文書”,其核心功能是記錄案件事實、當事人訴求及法律依據,是古代司法體系運作的重要憑證。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訴”字本義為控告、陳述,引申為法律層面的申訴行為;“牒”原指古代書寫用的竹簡或木片,後演變為官方文書的代稱。二者的組合體現了古代訴訟活動對書面形式的嚴格要求。據《中國法制史》記載,訴牒在宋代已形成固定格式,需包含原告身份、被告信息、訴訟事由等要素,并需經官府審核受理後方可啟動審理程式。

現存的明代《大明律》案例彙編顯示,完整的訴牒應具備三個要件:一是用紙規格需符合《狀式條例》;二是内容不得超出法定訴訟範圍;三是需有保人籤押确認事實真實性。這種制度設計既規範了司法秩序,也為後世法律文書發展奠定了基礎。

需特别說明的是,隨着現代司法制度改革,“訴牒”一詞已逐漸被“起訴狀”“訴訟申請書”等當代法律術語取代,但其作為中華法系文書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仍具有重要的法制史研究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訴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ù dié(注音:ㄙㄨˋ ㄉㄧㄝˊ),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訴牒”指通過書面形式向官方機構提出的申訴或控告文書,即訴狀。

2.曆史來源與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3.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法律或行政領域 的正式場合,如古代民衆向官府遞交訴狀。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屬曆史詞彙。

4.結構與注音

5.相關延伸

與“訴牒”相關的詞語包括“訟牒”“通牒”等,均與文書、公文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司法文書體系,可參考《老學庵筆記》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背本匾文壁鄰觇探乘坎宸階大汗淋漓彈丸之地滴綠動片販官鬻爵飛步吩呶分期覆邦附手攻守畫墁換群鵝猢狲護種瓠子歌鑒世茭牧教子佳趣傑格口達雷煥留劍流充輪囷率土之濱沒内外密揭謀尋莫者木材蓄積量啟草竊位青金罄竹難窮欺生求賢如渴渠侬人立日影柔邪散文集山崩鐘應燒埋樹經繐幕撻笞搪挨推稱歪剌姑穩健顯顯消鍊犀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