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性的意思、木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性的解釋

(1).舊謂淳厚、質樸的禀性。 三國 吳 姚信 《士緯》:“ 孔文舉 金性太多,木性不足。” 唐 包佶 《送日本國聘賀使晁巨卿歸國》詩:“野情偏得禮,木性本含真。”

(2).木的性質。 唐 白居易 《清夜琴興》詩:“清泠由木性,恬淡隨人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木耳》:“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隨木性,不可不慎。” 魯迅 《書信集·緻方善境》:“先生所作木刻,我以為是大可以發表的,至于木性未熟,則隻要刻得多了,便可了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木性”一詞主要有以下兩類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形容人的性格特質(文學/哲學領域)

  1. 基本釋義
    指人具有淳厚、質樸的禀性,性格剛直且不易受外界影響。其中“木”象征堅硬、正直,“性”指天性。
  2. 文獻例證
    三國時期姚信在《士緯》中評孔融“金性太多,木性不足”,唐代包佶詩句“木性本含真”,均用此意。

二、描述木材物理特性(工藝/科學領域)

  1. 木材特性
    指木料的收縮率、受力度、紋理走向等物理性質,直接影響家具制作。例如紅木類木材因收縮率差異,需預留伸縮縫。
  2. 特殊現象
    木材會因濕度、溫度變化産生扭曲變形,工匠需通過幹燥等工藝“去性”以穩定材質。

補充說明

在古籍中偶見引申用法,如白居易《清夜琴興》用“木性”指代琴材共鳴特性,李時珍《本草綱目》提到木耳藥性受原木性質影響。


提示:若需具體領域的延伸解讀(如古典文學或木工技藝),可說明使用場景以便補充針對性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木性》的意思

《木性》是由漢字“木”和“性”組成的詞語。它指的是人的性格或個性,常用來描述一個人的本性和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木性》的拆分部首是“木”,它屬于漢字的四角部首。它的筆畫數是4畫。

來源與繁體

《木性》這個詞語源自于漢語,是一個比喻性的描述。在中文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木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木性》的方式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由漢字的基本組成部分組合而成。

例句

1. 他的木性使得他有着平和、善良的個性。

2. 她的木性使她善于與他人溝通。

3. 雖然他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但他的木性卻顯得比較冷漠。

組詞

1. 木讷:形容一個人性格内向、不善言辭。

2. 木讷寡言:形容一個人性格極其内向,話語非常少。

3. 木讷不語:形容一個人非常沉默寡言,幾乎不說話。

近義詞

1. 木性可以近義詞為“性格”。

2. 木性也可以近義詞為“個性”。

反義詞

1. 與“木性”相反的詞語是“火性”,形容一個人性格熱情活潑。

2. 還有一個反義詞是“水性”,形容一個人性格冷靜、沉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