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熟田的意思、熟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熟田的解釋

(1).謂莊稼成熟。《法苑珠林》卷七九:“百艸俱滋茂,五穀皆熟田。”

(2).常年耕種的田地。《通典·食貨二》:“即使逃走帖賣者,帖荒田七年,熟田五年,錢還地還,依令聽許。”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六:“若諸色種子,年年揀浄,别無稗莠,數年之間,可無荒薉,所收常倍於熟田。” 清 曹寅 《晚過南園》詩:“十畝熟田千樹果,讀書空老不知耕。”

(3).古代特指田畔種烏臼樹,以臼子完糧者稱為熟田。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三八:“ 臨安郡 中,每田十數畝,田畔必種臼數株,其田主嵗收臼子,便可完糧。如是者租額亦輕,佃戶樂於承種,謂之熟田。若無此樹,要當於田收完糧,租額必重,謂之生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熟田是漢語中表示耕作成熟、肥力穩定的農田的專有名詞。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熟田”指經過長期耕種、土壤改良且産量穩定的田地,與“生田”形成反義關系,強調土地已脫離原始自然狀态,具備可持續種植的特性。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北魏農學家賈思勰《齊民要術》中“熟耕”概念,明代《農政全書》進一步将“熟田”定義為“連種三五年,地方不衰”的優質耕地。

從構詞法分析,“熟”字本義指食物烹煮到可食狀态,引申為事物經加工後達到適宜狀态;“田”指農耕用地,二者組合突出土地經過人工培育後的成熟屬性。現代《現代漢語詞典》補充說明,熟田在農業地理學中特指已形成穩定耕作層、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地,常見于沖積平原或河谷地帶。

在文獻使用方面,《宋史·食貨志》記載北宋推行“度田均稅”政策時,明确區分“熟田”與“荒田”的征稅标準。清代地方志中頻繁出現“熟田冊”記載,作為土地清丈和賦稅征收的重要依據。當代生态學研究指出,傳統熟田體系通過輪作、施肥等方式維持地力,具有生态可持續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熟田”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 莊稼成熟
    指農作物生長到可收獲的階段。例如《法苑珠林》提到“百艸俱滋茂,五穀皆熟田”,描述了作物成熟時的繁茂景象。

  2. 常年耕種的田地
    區别于新開墾或輪休的荒地,這類田地因長期耕作而肥力穩定。明代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對比熟田與荒田産量時提到“所收常倍於熟田”。此外,《通典·食貨二》也記載了古代對熟田的法規管理。

  3. 古代特指田畔種烏臼樹完糧的田地
    這一用法具有曆史特殊性,指通過在田邊種植烏臼樹(其果實可榨油或制蠟),用果實繳納賦稅的農田類型。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文獻和農業史料,若需了解更具體的古代田制或耕作案例,可查閱《農政全書》《通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豳風圖不省倉官側重腸衣成林傳派吹葉祠祭司猝爾兒女情長而上繁絃急管法水賦裡浮蟻敢怕高班滾翻過舌故邱滑溜将官嘉粟急忿積富踦踦金粟影可蠢酷郁簾幌令似緑頭巾濛鴻目下蟠屈貧賤之知潛遁幽抑乾脯慊如秋風團扇戎事倥偬三王蝕剝守茔戶衰殘思慕聳昧速賔貪劣陶然自得蜩蛻剔目提要鈎玄同堂佗故玩戲無咎仙液瓊漿賢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