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貢的意思、進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貢的解釋

[pay tribute] 封建時代藩屬對宗主國或臣民對君主奉獻禮品

詳細解釋

(1).古時謂藩屬對宗主國或臣民對君主呈獻禮品。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羅浮 甘子, 開元 中方有,山僧種于 南樓寺 ,其後常資進貢。”《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元來 波斯舘 ,都是四夷進貢的人,在此販賣寶貨。” 吳晗 《朱元璋傳》第四章二:“内地土司要定期進貢,酋長的繼承要得到朝廷許可。”

(2).猶送禮。 賈植芳 《在亞爾培路二號·集體生活》:“我們抱着小不忍則亂大謀的見解,不得不湊錢進貢。”《人民文學》1979年第9期:“和 王守信 的燃料公司一樣,電業部門也要不斷給‘上頭’進貢。”

(3).猶供給。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二十:“他不願意眼看這副熏得黑黃的腰舌落在繼母女兒的手裡,但也不想進貢自己的肚子,他認為那是糟蹋了,作惜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進貢”是一個曆史性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定義

指封建時代藩屬國向宗主國、臣民向君主呈獻禮品的制度性行為。這種行為既是政治隸屬關系的體現,也是經濟交流的途徑,如《紅樓夢》提到暹羅國進貢茶葉的記載。

二、延伸含義

  1. 政治象征:通過定期進貢維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如明代土司需獲朝廷許可繼承職位并進貢。
  2. 現代引申:含諷刺意味,指為謀取便利而送禮,如“不得不湊錢進貢”的描述。

三、使用特點

四、近義詞對比

與“貢獻”“納貢”等詞類似,但“進貢”更側重制度強制性,而“貢獻”可包含自願性質。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語境,若涉及現實場景需注意語境是否含貶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進貢——一個常見詞彙的解析

《進貢》這個詞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主動向另一個更強大的國家或統治者獻上珍貴的物品、禮品或財富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進貢》這個詞由“辶”和“貢”兩個部首構成。辶通常被稱為“走之旁”,表示行走、前進的動作,有辶部的字多與移動、旅行等相關。貢表示奉獻、進獻,有貢獻的意義。

《進貢》總計包含10個筆畫,辶部的首筆為豎撇折,後面有彎彎鈎和一筆;貢部的首筆為橫畫,下面有豎折,後面有末撇。

來源

《進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的禮制中,是指轄地國家或地區定期向它們的上級或強大者獻上珍貴貨物的一種方式。這種行為主要是出于彰顯臣服關系、表示友好、尋求保護、維持和平等目的。

繁體

《進貢》這個詞的繁體字為「進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對于《進貢》這個詞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為「進貢」,省去了辶部的「辶」,漢字簡化後的寫法為「進貢」。

例句

1. 奉命前往,進貢貴國。

2. 這些寶貝将作為進貢,獻給國王。

組詞

1. 進獻:指向上級或更為強大的個體獻上禮品或財富。

2. 進款:指把款項或資金送達給特定的收款人或機構。

3. 進呈:指把主動提交的文件、材料等呈交給相應的官員或審批機關。

近義詞

贈送、奉進、獻上

反義詞

索要、攻打、奪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