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y tribute] 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奉献礼品
(1).古时谓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罗浮 甘子, 开元 中方有,山僧种于 南楼寺 ,其后常资进贡。”《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元来 波斯舘 ,都是四夷进贡的人,在此贩卖宝货。”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内地土司要定期进贡,酋长的继承要得到朝廷许可。”
(2).犹送礼。 贾植芳 《在亚尔培路二号·集体生活》:“我们抱着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见解,不得不凑钱进贡。”《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和 王守信 的燃料公司一样,电业部门也要不断给‘上头’进贡。”
(3).犹供给。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十:“他不愿意眼看这副熏得黑黄的腰舌落在继母女儿的手里,但也不想进贡自己的肚子,他认为那是糟蹋了,作惜了。”
“进贡”是一个历史性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侧重,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指封建时代藩属国向宗主国、臣民向君主呈献礼品的制度性行为。这种行为既是政治隶属关系的体现,也是经济交流的途径,如《红楼梦》提到暹罗国进贡茶叶的记载。
与“贡献”“纳贡”等词类似,但“进贡”更侧重制度强制性,而“贡献”可包含自愿性质。
提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语境,若涉及现实场景需注意语境是否含贬义。
《进贡》这个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主动向另一个更强大的国家或统治者献上珍贵的物品、礼品或财富的行为。
《进贡》这个词由“辶”和“贡”两个部首构成。辶通常被称为“走之旁”,表示行走、前进的动作,有辶部的字多与移动、旅行等相关。贡表示奉献、进献,有贡献的意义。
《进贡》总计包含10个笔画,辶部的首笔为竖撇折,后面有彎弯钩和一笔;贡部的首笔为横画,下面有豎折,后面有末撇。
《进贡》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礼制中,是指辖地国家或地区定期向它们的上级或强大者献上珍贵货物的一种方式。这种行为主要是出于彰显臣服关系、表示友好、寻求保护、维持和平等目的。
《进贡》这个词的繁体字为「進貢」。
古代汉字对于《进贡》这个词的写法有一些变化。其中一种常见的写法为「進貢」,省去了辶部的「辶」,汉字简化后的写法为「进贡」。
1. 奉命前往,进贡贵国。
2. 这些宝贝将作为进贡,献给国王。
1. 进献:指向上级或更为强大的个体献上礼品或财富。
2. 进款:指把款项或资金送达给特定的收款人或机构。
3. 进呈:指把主动提交的文件、材料等呈交给相应的官员或审批机关。
赠送、奉进、献上
索要、攻打、夺取
比余斥兵丛芜村程挫鍼单幅门打顺风锣點飢钉铨端极方德反听内视法狱辐辏负疼歌咏贵器怙恶诲心斛觫姣怯怯嘉穗解窜机绝均工空灵酷霜雷杼连闼通房历史唯心主义理雪乱云轮台蒙漠谬僻猱狖念咒浓妆艳服偏提悄蒨陗陁青苗钱穷覂祈祉仁悌日月不居入团三家藷三戒商谋私煮送孝穗轴外柔内刚无贯物力贤会闲裕枭心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