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景候的意思、景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景候的解釋

節令;物候。《陳書·高祖紀下》:“景候昭華,人祇允慶。” 唐 白居易 《題天竺南院贈閑元旻清四上人》詩:“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餘春。” 唐 栖白 《壽昌節賦得紅雲表夏日》:“景候融融陰氣潛,如峯雲共火相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景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季節、時令或景物隨季節變化的征候。以下是基于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1. 本義與核心含義:

    • 季節與時令: “景候”最直接的含義就是指季節、節氣或時令的更替。它強調自然界因時間(特别是季節)推移而呈現出的不同狀态和特征。例如,“四時景候”指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象和氣候特點。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在“景候”詞條下釋義為“時令;季節”。
    • 景物征候: 引申指特定時節下自然景物所表現出的征象、迹象或風貌。這包含了季節變化帶來的具體視覺和感官體驗,如草木榮枯、花開花落、氣溫升降等。例如,“早春景候”描述的是初春時節特有的景象和氣候特征。來源:《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雖未直接收錄“景候”,但“景”有“景象;情況”義,“候”有“時節”義,組合起來符合此意。
  2. 字義解析:

    • 景 (jǐng): 本義指日光,引申為風景、景象、情況、光景等。在“景候”中,主要指自然界呈現的景象或狀态。
    • 候 (hòu): 本義指守望、偵察,引申為時節、氣候待、征兆等。在“景候”中,主要指時節、氣候及其變化征象。
    • 因此,“景候”二字結合,生動地表達了時節流轉所帶來的景象變化及其征兆這一概念。
  3. 用法特點:

    • “景候”是一個偏書面語或文學化的詞彙,在現代日常口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但在古典詩詞、散文或描述自然風光、季節變化的書面表達中仍可見到。
    • 常與表示時間或季節的詞語搭配使用,如“四時景候”、“秋日景候”、“節序景候”等。
    • 也用于描述特定時節下的整體氛圍或特征,如“蕭瑟景候”、“明媚景候”。
  4. 文學與文化關聯:

    •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景候”常被詩人用來描繪季節變遷、抒發時光流逝或感物傷懷之情。它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節律的細緻觀察和深刻感悟。
    • 例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中可能使用類似表達(需查證具體詩句,此處為說明概念),通過描繪“景候”的變化來寄托情感。

“景候”一詞精準地捕捉了季節更替與自然景象變化之間的緊密聯繫。它既指具體的季節時令本身,也指該時令下特有的自然風貌和氣候征象,是一個融合了時間與空間、抽象與具象的詞彙,帶有一定的文學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景候”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基本含義

  1. 節令與物候(主要含義)
    指自然氣候和季節變化的特征,如《陳書》中“景候昭華”描述節令的華美,白居易詩句“山深景候晚”則體現深山季節的遲滞。這一含義強調時間與自然現象的關聯,常見于古籍和詩詞。

  2. 景色與氣候(引申用法)
    由“景”(風景)和“候”(氣候)組合而成,形容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如“春天的景候明媚”。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描寫,側重空間與感官體驗的結合。

二、使用場景

三、辨析要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陳書》《全唐詩》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闆閣榜舫半塗而廢霸王别姬變色財貿鬯圭成昏鸱鴺遲滞邨酤錯寶頂證隄山笃摯風高鳳凰曬翅風輕雲淡風虛鋼絲趕面給賞公餞工資級别合凍黃妖踐藉賤買貴賣簡勝迦文記乘解菜京毂懇乞狂狺六正留種滿替眇漫戕囊秦梁秋暮散朗沈藏申購蛇蠍為心施布始而侍鬟時運守夜束杖理民私慝堂萱鐵窗風味亭菊頹慌讬故武政先行後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