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密事的意思、密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密事的解釋

機密之事。《楚辭·九章·惜往日》:“國富強而法立兮,屬貞臣而日娭,秘密事之載心兮,雖過失猶弗治。” 朱熹 集注:“雖國所秘之密事,皆載於其心。” 漢 蔡邕 《獨斷》卷上:“凡章表皆啟封,其言密事,得帛囊盛。”《新唐書·刑法志》:“ 武後 已稱制,懼天下不服,欲制以威,乃修 後周 告密之法,詔官司受訊,有言密事者,馳驛奏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五四章:“今日學生有密事相商,所以親自前來,以免誤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分析,“密事”一詞的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密事”讀作mì shì,由“密”(秘密)和“事”(事情)構成,指需要保密的、不宜公開的機密事務。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文獻,如《楚辭·九章·惜往日》中“秘密事之載心兮”即為此意。

二、核心特征

  1. 機密性:特指涉及國家、組織或個人隱私的重要事務,如古代帝王機要(《新唐書·刑法志》載武後時期的告密制度);
  2. 非公開性:強調不得隨意洩露,如現代用語的“不可洩漏密事”;
  3. 責任關聯:常與特定職責相關,如例句中路易十一的謀臣處理機密事務。

三、使用場景 • 法律領域:古代律法中的“言密事者馳驿奏之” • 日常倫理:如“不可與鄰舍争訟時洩露密事” • 宗教文獻:聖經引用“指示隱密事”的比喻用法

四、近義辨析 與“秘密”相比,“密事”更強調事務的正式性和系統性,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常見于曆史文獻、法律文書等正式文本,如引用的《獨斷》記載漢代密奏制度。

建議需要具體運用時,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詳盡的詞源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密事

密事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密”和“事”。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密”字的部首是“宀”,它表示與房屋相關的意思。密字的筆畫數目是10畫。

* “事”字的部首是“亻”,它表示人的意思。事字的筆畫數目是8畫。

2. 來源:

密事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意思是指秘密的事情或機密的事務。

3. 繁體:

密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密事」。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密事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密」字象征着雨水稀少、難以滲透。而「事」字原本的形狀更像是兩個人在互相交談。

5. 例句:

他對這個項目的進展了如指掌,但是始終保持着對密事的沉默。

6. 組詞:

密事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密件、密函、機密事務等。

7. 近義詞:

與密事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秘密、機密、隱秘等。

8. 反義詞:

與密事相對的詞語有公開、透明、公衆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