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譴舉的意思、譴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譴舉的解釋

責罰或薦舉,指賞罰之事。《史記·李斯列傳》:“且陛下富於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譴舉有不當者,則見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譴舉”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責罰與薦舉的結合,泛指賞罰之事。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譴”指責備、責罰(如官員降職),“舉”指薦舉、提拔。兩者結合後,泛指對人或事的賞罰評價機制,常見于古代政治或管理語境中。

  2. 典故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李斯列傳》:“且陛下富於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譴舉有不當者,則見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此處李斯勸谏秦始皇:若賞罰決策不當,會暴露君主能力的不足。

  3. 使用辨析

    • 需注意“舉”在此處是薦舉而非現代語境中的“舉報”(如的“舉報”解釋屬于現代引申,非原義)。
    • 詞義側重賞罰的決策行為,而非單純批評或表彰。
  4. 現代應用
    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例如評價古代官員考核制度:“古代吏治注重譴舉并行,既有監察彈劾,亦需擢拔賢能。”

如需查看具體古籍原文或延伸讨論,可參考《史記》相關篇章或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譴舉的意思

譴舉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公開指責或斥責他人的不當行為或錯誤。它表示通過發表言論或提出抱怨來批評或警告他人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譴舉的拆分部首是讠(讠為冶部)和聿(聿為曰部)。拆分後的部首筆畫分别為2和6,總共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譴舉是由“譴”和“舉”兩個字組成。古代将這兩個字合并起來使用。“譴”由“言”和“龍”組成,表示言辭嚴厲地斥責;“舉”由“卩”和“巨”組成,表示批評或指責。在繁體字中,譴舉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譴舉的寫法沒有變化。它的結構和現代漢字相同,隻是筆畫的順序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公開譴舉了政府的腐敗行為。

2. 媒體經常譴舉那些違反道德規範的行為。

組詞

譴責、指責、批評、譴責、譴責書

近義詞

責備、斥責、指摘、責罵

反義詞

贊揚、表揚、贊美、誇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