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勝衣的意思、不勝衣的詳細解釋
不勝衣的解釋
(1).形容身體極瘦弱,連衣服都承擔不起。語出《荀子·非相》:“ 葉公子 高 微小短瘠,行若将不勝其衣。” 南唐 李璟 《浣溪沙》詞:“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争泥。 沉郎 多病不勝衣。” 宋 蘇轼 《次韻王鞏顔複同泛舟》:“ 沉郎 清瘦不勝衣, 邊老 便便帶十圍。”
(2).謙恭退讓貌。《禮記·檀弓下》:“ 文子 其中退然如不勝衣,其言呐呐然如不出其口。” 鄭玄 注:“中,身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素暴悍者,欲其觀古人之小心黜己,齒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賢容衆,苶然沮喪,若不勝衣也。”《新唐書·虞世南傳》:“ 世南 貌儒謹,外若不勝衣,而中抗烈,論議持正。”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勝衣的解釋 .謂兒童稍長,能穿起成人的衣服。《史記·三王世家》:“皇子賴天,能勝衣趨拜,至今無號位師傅官。”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序》:“纔能勝衣,甫就小學,必甘心而馳騖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
網絡擴展解釋
“不勝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形容身體極度瘦弱
出自《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勝其衣。”,指葉公子高身形矮小瘦弱,連衣服的重量都難以承受。這種用法強調外在的體态特征,常用于描寫人的羸弱狀态。
-
比喻謙恭退讓的儀态
如《禮記·檀弓下》提到“文子退然如不勝衣”,形容人謙遜内斂的氣質。顔之推在《顔氏家訓·勉學》中也用此詞描述古人含蓄包容的品格。
二、使用場景
- 描寫貧困或瘦弱:如“家貧不勝衣”,形容生活困頓或身體虛弱。
- 形容謙遜态度:多用于古文中,如《新唐書·虞世南傳》以“不勝衣”刻畫人物的恭謹形象。
三、辨析與補充
- 詞義演變:原始含義側重身體狀态,後引申為性格特質。兩種用法均以衣物為喻體,但語境不同。
- 反義詞:如“昂首闊步”(與謙退義相反)或“體壯如牛”(與瘦弱義相反)。
“不勝衣”兼具實指與虛指,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更多用例可參考《漢典》《禮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勝衣(bù shèng y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服裝穿着豪華繁雜,使人不勝其煩。它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 衣、人、戈。這個詞的筆畫數為21。
《不勝衣》這個詞來源于《詩經·秦風·不勝》中的一句詩:“無衣,與子同袍。”意為我沒有衣服,但和你一樣穿袍子。後來,這個詩句中的“不勝”一詞被引申為豪華繁雜的服飾。
在繁體字中,《不勝衣》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不勝衣的每個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其中,“不”字的古代寫法是“不”,“勝”字的古代寫法是“勝”,“衣”字的古代寫法是“衤”。
以下是一些關于《不勝衣》的例句:
1. 他的穿着真是不勝衣,簡直比明星還要時髦。
2. 這套衣服太過于華麗,我根本不敢穿,實在是不勝衣。
3. 她選擇了一件簡單的黑裙子,以免在派對上過于花哨而不勝衣。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不勝枚舉、不勝其煩、不勝其繁。
與《不勝衣》意思相近的詞有厭繁之服、厭世之衣。
反義詞為簡樸服飾、樸素衣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