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斂的意思、薄斂的詳細解釋
薄斂的解釋
(1).減輕賦稅。《左傳·昭公二十年》:“公説,使有司寬政,毀關,去禁,薄斂,已責。”《漢書·吳王劉濞傳贊》:“ 吳王 擅山海之利,能薄斂以使其衆。”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悽惻念誅求,薄斂近休明。”
(2). 元 官署名。《續資治通鑒·元成宗元貞元年》:“己未,罷打捕鷹房總管府及司籍、周用、薄斂等庫、 徽州路 銀場,各處鹽場,仍免 大都 今歲田租。”
詞語分解
- 薄的解釋 薄 á 厚度小的:薄片。薄餅。 冷淡,不熱情:薄待。 味道淡:薄酒。 土地不肥沃:薄田。 肥濃厚深 薄 ó 義同(一),用于合成詞或成語,如“厚薄”,“淺薄”,“尖嘴薄舌”等。 輕微,少:薄禮。薄産
- 斂的解釋 斂 (斂) ǎ 收攏,聚集:斂錢。斂足(收住腳步,不住前進)。斂容。斂衣(用收集來的碎布制成的衣)。收斂。聚斂。 征收:橫征暴斂。 收束,約束:斂迹。斂手(.縮手,表示不敢恣意妄為;.拱手,表示恭敬)
網絡擴展解釋
“薄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進行解析。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1.減輕賦稅
這是“薄斂”最核心的含義,指古代統治者通過減少稅收來減輕百姓負擔。例如:
- 《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齊景公采納晏子建議,命官員“寬政、毀關、去禁、薄斂”以緩和矛盾。
- 唐代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用“薄斂近休明”表達對輕徭薄賦政策的贊許。
- 該義項在多個權威來源中被反複提及,如《漢書》、和,均強調其曆史政策背景。
2.元代官署名
部分文獻提到“薄斂”是元代的一個官署機構名稱,如《續資治通鑒》中記載元成宗時期曾罷免“薄斂等庫”。但這一用法較為冷僻,具體職能未見詳細說明,可能屬于元代行政體系的特定術語。
補充說明:關于“節儉”的引申義
提出“薄斂”可解作“節省、節儉”,但從其他權威來源(如、2、5)來看,此義項缺乏直接文獻支持,或為現代語境下的引申解讀。需注意區分古代原義與後起含義。
總結建議:
- 若用于古文閱讀或曆史研究,應優先采納“減輕賦稅”或“元代官署”的釋義。
- 若涉及成語或現代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是否擴展為節儉。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漢書》等原始文獻,或參考、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薄斂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輕微地節約或保存財物。它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薄和斂。薄包含有艹部作為草字頭,斂則包含由⺖部作為手字頭。薄由12個筆畫組成,而斂則由13個筆畫組成。
薄斂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在古代時,薄斂的寫法并不是現在的樣式,它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所不同。而在繁體字中,薄斂的字形保留了古代漢字寫法的一些特點,但整體形狀和簡化字相似。
以下是幾個使用薄斂的例句:
1. 我們應該薄斂起來,節約每一分錢。
2. 在這個困難的時期,我們需要薄斂為未來做準備。
3. 他的家庭非常薄斂,從不浪費任何東西。
薄斂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例如:薄利、薄荷、斂財等。它的近義詞可以是節儉、節流,而反義詞可以是揮霍、浪費。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