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鹽的意思、食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鹽的解釋

[salt] 由氯化鈉組成的一種無色或白色的結晶狀化合物NaC1,有鹹味,用于烹調和工業

詳細解釋

(1).吃鹽。《管子·地數》:“凡食鹽之數,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百姓貧家食鹽至少,或有淡食動經旬月。”

(2).無機化合物。成分是氯化鈉。無色或白色結晶體,呈粒狀或塊狀,味鹹,是重要的調味劑和防腐劑,并可供藥用和工業用。 宋 沉括 《夢溪筆談·官政》:“京師食鹽,斤不足三十五錢。”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三·食鹽》:“此五種皆食鹽也,上供國課,下濟民用。海鹽、井鹽、鹻鹽三者出于人,池鹽、崖鹽二者出于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食鹽,又稱餐桌鹽,是從海水、鹽湖或地下鹽礦中提取加工制成的氯化鈉(NaCl)晶體化合物,是人類生存和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與防腐劑。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理化特性

食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常溫下呈無色或白色立方晶體,易溶于水,味鹹。作為電解質,它在維持人體體液平衡、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中起關鍵作用。現代精制食鹽通常含97%以上的氯化鈉,并可能添加碘、鉀等營養強化劑(如碘鹽)或抗結劑(如亞鐵氰化鉀)以改善性能。

二、曆史應用與文化意義

食鹽在人類文明中兼具實用與象征價值:

  1. 古代制鹽工藝: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掌握煮海為鹽的技術,西周設“鹽人”官職專司鹽政。
  2. 經濟與政治地位:曆史上長期實行鹽鐵專賣制度(如漢代《鹽鐵論》),鹽稅成為國家財政支柱。
  3. 文化符號:民間習俗中,鹽象征純潔與辟邪,常用于祭祀儀式或建築奠基禮。

三、現代分類與标準

依據來源和工藝可分為:

中國現行國家标準《GB/T 5461-2016 食用鹽》明确規定了感官指标、氯化鈉含量、重金屬限量及碘強化範圍。

四、健康關聯與攝入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成人每日鈉攝入量低于5克鹽(約2000毫克鈉)。過量攝入關聯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風險,而碘缺乏地區推行加碘鹽可有效預防甲狀腺腫與克汀病。特殊人群(如腎病患者)需遵循醫囑調整用量。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古代鹽業史》
  2. 中華書局《鹽鐵論譯注》
  3.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鹽湖資源開發技術》
  4. 國家标準全文公開系統(GB/T 5461-2016)
  5. 世界衛生組織《成人和兒童鈉攝入量指南》

網絡擴展解釋

詞義解釋:食鹽

定義與成分
食鹽是以氯化鈉(NaCl)為主要成分的天然或加工礦物,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和營養物質。其感官特征為白色或無色晶體,味鹹,無明顯異味或雜質。根據來源不同,食鹽可分為海鹽(海水蒸發)、湖鹽(鹽湖鹵水)、岩鹽(地下礦鹽)和井鹽(地下鹵水)。

種類與加工方式

  1. 精制鹽:通過真空蒸發或機械熱壓縮工藝制成,純度較高。
  2. 日曬鹽:利用自然日曬蒸發鹵水結晶而成,保留部分礦物質。
  3. 粉碎洗滌鹽:以海鹽、湖鹽或岩鹽為原料,經粉碎、洗滌工藝處理。
  4. 加碘鹽:添加碘化鉀或碘酸鉀,用于預防碘缺乏病。

作用與用途

健康提示
過量攝入可能導緻高血壓等健康問題,建議每日不超過5克。存放時應置于幹燥環境,避免吸濕結塊。

若需更詳細分類或化學性質,可參考、3、9的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傲弄白路卑孼伯喈不顧材勇廠礦重規疊矩黨見電舒調伏迪斯科繁穢該暢岡仁波齊峰耕人灌灌龜蒙蝦蟆車鴻濛花邊錢槐膏浣慰花壇火春賈衒伎道吉莫驚悅侷促遽幾軍容頭夔牛來自雷皷鱳得零零散散零碎六花陣買笑美金門印明唐貧患親切鵲尾冠熱忽辣人祇襦袴歌纔此申議庶正四離四絕妄心萬物無乎不可夏海嫌惑小腸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