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青圭 ”。
“青珪”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禮器,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形制與材質
青珪(qīng guī)又稱“青圭”,由青玉制成,形狀上尖下方。它是古代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常見于祭祀、朝聘等場合。
字義與讀音
青珪不僅是實用器物,還具有文化象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記載或考古實例,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博物館資料。
《青珪》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皇帝的儀制之一。具體來說,青珪是指皇帝即位或舉行重大儀式時所佩戴的一種儀制玉珪。
《青珪》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青字的部首靑(qing1),右邊是珪字的部首玉(yu4)。這個詞一共有12個筆畫。
青珪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文王命尹伯》中,描述了周文王授予伯禽青珪的場景。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青珪」。
在古代,有一種古漢字寫法中的陳舊字形,青字的古漢字寫法為「靑」,珪字的古漢字寫法為「圭」。所以,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青珪可以寫作「靑圭」。
1. 皇帝即位之日,佩戴青珪,莊嚴大典。(Using 青珪 to describe the emperor's coronation ceremony)
2. 見到皇帝佩戴的青珪,群臣無不肅然起敬。(Describing the respect the ministers show to the emperor's wearing of 青珪)
組詞:青天、珪璧、天圭
近義詞:玉圭、玉珪
反義詞:黃角、赤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