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棟的意思、茅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棟的解釋

亦作“茆棟”。茅屋。 南朝 梁 沉約 《宿東園》詩:“茅棟嘯愁鴟,平岡走寒兔。” 唐 杜甫 《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遺營草堂資》詩:“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 宋 孫觌 《春事》詩:“茆棟依林出,松扉傍水斜。” 宋 劉克莊 《賀新郎·蒙恩主崇禧再用前韻》詞:“服蘭佩,結茅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茅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用茅草搭建的簡陋房屋,常見于古代詩文中對簡樸居所的描寫。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字詞構成與基本含義

    • “茅”指茅草,常用于覆蓋屋頂;“棟”指房屋的梁柱,象征建築主體。合稱“茅棟”即指以茅草為頂、結構簡單的房屋,強調其樸素甚至破舊的特點。
    • 例如唐代杜甫在詩中提到“憂我營茅棟”,即描述自己為建造簡陋草屋而發愁的情景。
  2. 文學意象與曆史用法

    • 該詞常被用于表達隱逸、清貧或自然之趣。如南朝沈約《宿東園》中“茅棟嘯愁鸱”,通過茅屋與寒兔、鸱鳥的意象組合,營造出蕭瑟孤寂的意境。
    • 宋代孫觌的“茆棟依林出”則描繪了山林間茅屋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畫面,突顯隱士生活的淡泊。
  3. 近現代延伸與成語屬性

    • 現代詞典将其歸類為成語,除字面意義外,還可引申為對物質條件匮乏的隱喻。
    • 需注意,“茆棟”是“茅棟”的異寫形式,二者含義相同,常見于不同曆史時期的文獻中。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中的用法,可參考《宿東園》《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遺營草堂資》等作品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茅棟

茅棟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詞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分别解析為:

茅(草木部首):由“艹”部首和“田”字旁組成,共5畫。表示草的意思。

棟(木部首):由“木”部首和“東”字旁組成,共9畫。表示大梁或房屋屋梁的意思。

茅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茅棟是用茅草覆蓋的房屋的标志,因此成為房屋的代稱。

在繁體字中,茅棟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茅棟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上仍然是由茅和棟兩個字組成。

例句:

1. 農村小屋外,一間茅棟隱約可見。

2. 這片土地上的房屋都是以茅棟為主。

組詞:茅草、棟梁、屋梁、房屋、茅屋。

近義詞:草屋、茅舍。

反義詞:石樓、水泥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