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龜甲和獸骨。 商 周 時代用以契刻蔔辭。 郭沫若 《今昔集·論古代社會》:“甲骨上面的文字,是 殷 朝皇帝行動的記載,考古最可靠的材料莫過于此了。”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篇序說:“最初發現甲骨的是 濰縣 的商人。”參見“ 甲骨文 ”。
甲骨是商周時期用于占卜和文字記錄的龜甲與獸骨合稱,其含義及曆史價值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甲骨是龜甲(蔔甲)和獸骨(蔔骨)的統稱。其中:
商周時期,甲骨主要用于占卜記事。占卜過程包括:
以上内容綜合了甲骨的物質屬性、文化功能及學術價值,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蔔辭案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考古文獻或博物館藏品。
《甲骨》是指商代(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和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時期用龜腹甲和獸骨刻寫的文字。這種古代文字記錄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軍事等各個方面的内容,是研究中國古代曆史和漢字發展的重要文獻。
《甲骨》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它們的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甲(田)- 部首:⺍(矢);總筆畫:5
骨(骨)- 部首:⻍(骨);總筆畫:9
“甲骨”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冢宰·蔔骨》:“骨以贳卦,故曰甲骨。”主要指蔔筮所用的龜甲和獸骨。
繁體字“甲骨”與簡體字相同,為“甲骨”。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關于“甲骨”這個詞的古代寫法沒有明确的記錄,可以推測其字形可能與現代相似。
1. 這些甲骨的銘文揭示了古代社會的許多秘密。
2. 研究甲骨文對了解中國古代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甲骨學、甲骨文、甲骨字、甲骨蔔辭
蔔辭、古文字、古文字研究
現代文字、新文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