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涸轍之鲋的意思、涸轍之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涸轍之鲋的解釋

《莊子·外物》:“ 莊周 家貧,故往貸粟於 監河侯 。 監河侯 曰:‘諾。我将得邑金,将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 忿然作色曰:‘ 周 昨來,有中道而呼者。 周 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周 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 曰:“諾。我且南遊 吳 越 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後因以“涸轍之鮒”比喻處于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 宋 蘇轼 《乞開杭州西湖狀》:“若一旦堙塞,使蛟龍魚鼈,同為涸轍之鮒。” 魯迅 《墳·娜拉走後怎樣》:“但人不能餓着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殘喘,正如涸轍之鲋,急謀升鬥之水一樣,就要這較為切近的經濟權,一面再想别的法。”亦省作“ 涸鮒 ”、“ 涸轍鮒 ”。 北周 庾信 《拟詠懷》之一:“涸鮒常思水,驚飛每失林。” 唐 李白 《拟古》詩之五:“無事坐悲苦,塊然涸轍鮒。” 明 張景 《飛丸記·卺合飛丸》:“仰望鬥山高,一戰前茅功就早。荷恩濡涸鮒,再生踴躍。” 陳三立 《過樵舍為明甯藩婁妃殉節處》詩:“至今涸鮒容泥滓,祗有輕鷗自往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涸轍之鲋

一、釋義

“涸轍之鲋”指困在幹涸車轍中的鲫魚,比喻陷入絕境、急需救援的人或事物。其核心含義強調危難之際對援助的迫切需求,常隱喻因缺乏基本生存條件而瀕臨滅亡的狀态。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典出《莊子·外物》。莊子借“鲋魚求救”的寓言諷刺虛僞救助:

莊周家貧,往貸粟于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将得邑金,将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鲋魚焉。周問之曰:‘鲋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典故通過鲋魚“隻需鬥升之水”的訴求,批判了空許諾而不解決實際困境的行為。

三、用法與引申

  1. 語義側重:強調援助的緊迫性與現實性,暗示脫離實際的高遠承諾毫無意義。
  2. 語法功能:多作主語或賓語,常見于批判性語境。

    例:企業資金鍊斷裂如涸轍之鲋,政府小額貸款政策方為及時雨。

  3. 文化衍生:後世文學常化用此典,如蘇轼“涸轍猶思江海遊”(《次韻劉貢父省上》)反用其意,寄托逆境中的豁達。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明确定義為“喻處境困厄、亟待救援者”,并标注典源為《莊子》。
  2. 《古代漢語詞典》:強調其諷刺意義,指出“諷刺不切實際的空頭許諾”。
  3. 王力《古代漢語》:在寓言選讀章節解析該故事,揭示莊子“譏諷僞善”的哲學意圖。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4.

: 王力. 《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1999.

網絡擴展解釋

“涸轍之鲋”是一個源自《莊子·外物》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典故出處

出自《莊子·外物》:莊周路遇車轍中即将幹死的鲫魚,魚請求“鬥升之水”救命,而莊周卻說要引西江水救援。魚怒斥道:“等西江水來,你隻能去賣幹魚的店鋪找我了!”諷刺空談大義卻無實際行動的虛僞幫助。

三、用法解析

四、近反義詞

五、寓意啟示

故事警示:幫助他人需切合實際、及時有效,而非空談不切實際的方案。例如,提到“諷刺世人做無效之事”,強調行動比空泛承諾更重要。

例句參考

通過以上解析,可見“涸轍之鲋”以生動的寓言揭示人性困境與救贖的深刻主題,適用于文學、社會評論等多個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鞍帕白縠鼈菜比手劃腳蠶功稱美尺脈雠訟丹黝迩言發誓豐淫風知分列式伏弢甘賤關口寡嬸過軍駭訝黑蒙蒙畫鹿車卡殻快車勞酒廉鄙連牀論辜墨敕斜封難得難星排辟剽攘評論謙靖乾餾牽着鼻子走惬情切惟蜻虰傾駴青要情佚寝丘之志秋練求益反損鳅蚖啓顔劬勞人丹襂襹羶芗摅畧四羅夙尚畋弋襪桶微指蝦腰吸華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