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抱蜀的意思、抱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抱蜀的解釋

抱持祠器。《管子·形勢》:“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又《形埶解》:“人主立其度量,陳其分職,明其法式,以莅其民,而不以言先之,則6*民循正。所謂‘抱蜀’者,祠器也。故曰:‘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抱蜀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抱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抱蜀”指抱持祠器,即手持祭祀用的禮器。該詞源自《管子·形勢》中的記載:“抱蜀不言,而廟堂既修。”
這裡的“蜀”并非指地名,而是“祠器”的别稱,代指祭祀時所用的器具。


二、出處與引申義

  1. 原始出處
    出自《管子》的《形勢》和《形勢解》篇,原文強調君主通過制定法度、明确職責來治理國家,而非依賴言語教化。如:“人主立其度量,陳其分職,明其法式……所謂‘抱蜀’者,祠器也。”
    此處以“抱蜀”比喻君主以德政和制度治國,無需多言即可使國家安定。

  2. 象征意義
    詞義從具體動作(持祭祀器)引申為以行動代替言語的治國理念,強調“無為而治”或“以身作則”的執政思想。


三、用法與特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管子》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抱蜀(bào shǔ)一詞的意思: 抱蜀是指懷念和思維蜀地,特指古時蜀地的山水風光和文化遺産所給人帶來的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抱蜀的部首為手(扌)和蟲(虍),總計5個筆畫。 來源: 抱蜀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西行漫記》中的一句詩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起舞踏歌數步曲,輕舟已過萬重山。”此句表達了作者懷念故鄉蜀地的情感,後來被人們引申為抱念、思念蜀地的意思。 繁體: 抱蜀的繁體字為抱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抱蜀的寫法和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例句: 1. 身在他鄉的遊子心中常常充滿了抱蜀之情。 2. 這幅山水畫真實地表現了作者抱蜀的情感。 組詞: 抱蜀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抱蜀之情、抱蜀山水、抱蜀詩意等。 近義詞: 抱蜀的近義詞包括思念、懷念、懷舊等。 反義詞: 抱蜀的反義詞可以是忘記、遺忘、離别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